人工智能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巨頭相繼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包括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IDL),騰訊的AILAB,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等,同時垂直領域企業也百花齊放,出門問問、face++、商湯科技、驀然認知等企業紛紛成立。市場高速發展帶來巨大的人才缺口,人工智能技術具有較高的專業門檻,具有核心研發能力的行業領軍人物成為廠商追捧的重點。
根據領英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報告,通過領英平臺發布的AI職位數量從2014年的5萬飆升至2016年的44萬,增長近8倍。截至2017年一季度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專業技術人才數量超過190萬。其中美國人工智能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總數超過85萬,高居榜首。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總數超過5萬人,排在全球第7位。當前對AI基礎層人才的需求最為旺盛,尤其是算法、機器學習、GPU、智能芯片等方面,中國現在的人工智能技術人才缺口達到一百萬。
拉勾網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底,拉勾平臺上AI職位發布數量同比2016年全年增加25.8%,同比2015年增加2.7倍。從供需方面來看,2016年,AI領域崗位與求職者數量的比例為0.39,2017年崗位與求職者數量的比例為0.77。目前人工智能領域主要的問題在于教育人才培養的速度與行業發展速度不匹配。根據麥肯錫《中國人工智能的未來之路》報告:“中國只有不到30所大學的研究實驗室專注于人工智能,輸出人才的數量遠遠無法滿足人工智能企業的用人需求。此外,中國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大多集中于計算機視覺和語音識別等領域,造成其他領域的人才相對匱乏。”
從《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分布簡圖》報告中可以看出,中國人工智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中,以碩士學歷為主,其次是本科、博士,在地域上集中于北京、杭州、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從AI人才工作年限來看,工作時間在3年以內的人才占比超過5年,達到51.99%,3-5年占比為28.25%,5-10年占比為16.95%,10年以上占比僅為2.26%,反映出該行業發展處在初級階段,資深專家型人才缺口較大,且人才具有地域集中的特點。
根據數據顯示,具體到AI行業的細分崗位的人才儲備,百度在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大數據架構和深度學習這幾個崗位領跑,招攬儲備的人才最多。在語音識別領域,科大訊飛領跑,緊隨其后的是百度和搜狗。在算法領域,阿里巴巴領先,隨后是百度。從數據來看,在算法領域,各家發展由于起步較早,競爭較為均衡。
頂尖的AI人才基本已被巨頭招入麾下,在花重金招攬專家的同時,巨頭和創業公司紛紛采取定向培養的方式提前獲取人才,包括與高校及科技機構合作的方式,建立聯合實驗室和研發中心,成立研究團隊,掌握高校人才,這樣的合作模式能夠在保證穩定的人才隊伍的同時,利用高校科研的成果,快速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商業化產品,從而形成系統的產學研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