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
在東周王朝都城雒邑(現河南洛陽東)通往西部邊陲函谷關的漫漫長路上,一位滿頭白發的老者正駕著青牛緩緩西行。
函谷關位于現河南省靈寶縣境內西南,是周王朝西去秦國的重要關隘。
自武王姬發滅商起,周王朝歷經數百年,曾經有過那么多的輝煌。如今氣數將盡,群雄并起,戰亂頻仍,簡直沒有一塊地方可以讓人打理生計,更不用說做學問了,因此每天經由這里出關躲避戰亂的人絡繹不絕,那位老者只不過是西去人流中的一個。
負責守衛函谷關的關令叫尹喜(又稱關尹),名軌,字公度,天水人。據說尹喜的母親在一次午睡時,夢見有紅色絲綢從天而降,盤旋在自己周圍,從此就懷上了尹喜。尹喜出生時,家宅四周的地上開滿了蓮花。長大后,身材修長,雙臂過膝,眼睛炯炯有神,一副仙風道骨。
他自幼聰慧過人,好觀天象,精通占星之術,并能根據星體的明昏和位置來預測人的吉兇禍福。
尹喜曾在朝廷中擔任大夫,他廉潔勤政,學識高深,頗受王室賞識,如果繼續做下去,肯定是前途無量。不過尹喜的志向并不在此。據說,有一天他觀看天象,發現有一團祥瑞的紫氣在東方聚集并緩緩向西移動,便推算出有圣人將要經函谷關西去。于是主動辭去大夫的職務,到這個偏僻的邊防關隘當了關令。
上任伊始,尹喜就特別叮囑一個叫孫景的關吏:“如果發現一個容貌與眾不同或者服飾奇特的人從這里出關,要及時稟告我,千萬不要錯過了。”
在函谷關旁,尹喜結草為樓,稱之“樓觀”。他日日齋戒,堅持觀察天象,靜心修練,密切關注紫氣的行跡,等候圣人的到來。
這一天,氣候特別的炎熱。尹喜用過午膳,便覺眼皮發沉,于是回到房內和衣小憩。剛剛倒在床上,便迷迷糊糊地入了夢境。朦朧中聽到天空中仙樂悠揚,紫氣氤氳,有人對著他的耳朵輕聲地說:“紫氣東來三萬里,圣人西行經此地。青牛駕車載老翁,藏行匿跡混元氣。”聽到這里,尹喜猛然從夢中驚醒。恰在這時,就聽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孫景前來報告:一位相貌奇特之人駕著青牛準備過關。
雖然早有預感,但聽到孫景的報告,尹喜還是無法控制心中的欣喜。他命人趕快把路打掃干凈,將客房收拾好,自己則急忙整理衣冠前住迎接。來到關隘,尹喜看到青牛所駕之車中,一位老翁須發如雪,臉色紅潤、神態安詳,兩旁一對大耳朵垂及肩上,白色的眉毛足足有五寸多長,果然道骨仙風,氣度不凡。尹喜忙跪拜在老翁面前,恭恭敬敬地行過大禮,然后,小心翼翼地向老翁提出,請他在函谷關住些日子。
老翁婉言謝絕說:“我只是個沒用的糟老頭子,家住關東,出關只是為了搬運一些柴草回來,你留我在這里有什么用呢?”
尹喜連連叩首說:“我知道您是一位圣人,要西行出關,已經在此恭候多時了,萬望暫留神駕?!?/font>
老翁聽尹喜這么一說,十分意外:“哦!你怎么會知道我呢?”
尹喜說:“去年10月我觀天象,看到東方有紫氣向這邊移動,知道這是圣人行動的征兆,所以專程從雒邑來到這里恭候神駕,您老也不必隱瞞了?!崩衔绦枺骸澳愕降滓易鍪裁??”
尹喜叩首說:“敢問圣人尊諱?”老者答到:“我姓李,名耳,字聃?!?/font>
尹喜說:“我早知道先生是一個學問高深的人,提起先生大名,猶如霹靂在耳,讓人仰慕不已。我知道,先生一出函谷關,必然行影無蹤,不知道是否還有見面的機會。所以,盡管先生自己不愿意,但我希望在先生離去之前,為我作一部書,將高深的學問留下,以免遺忘于世。那樣的話,實在太可惜了?!?/font>
老者見尹喜一片誠意,又是個可度之才,答應在函谷關暫住。
于是,尹喜在官邸設座,行弟子禮,拜老者為師。
老者在函谷關住了100多天,常常與尹喜徹夜長談,向尹喜傳授內外修煉之法。經尹喜再三懇求,著書5000余字后西出函谷關而去。
據說臨別前,尹喜曾要求隨老者一同西行,表示:“即使蹈火赴淵,上天下地,滅身舍命,也在所不辭?!?/font>
老者說:“不是不想帶你走,而是你現在修行的功夫不到家,需要繼續修煉。千日之后,你可到蜀國青羊之市見我?!?/font>
老者離開函谷關后,沒有人知道他的行蹤。
這位函谷關著書者,正是春秋末年的偉大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兜赖陆洝芳词抢献油窘浐汝P時應尹喜之邀寫的那本書,因其字數在五千左右,又稱《老子五千文》,也稱《老子》、《老子道德經》、《道德真經》、《道德玄經》等。
也許隱者老聃做夢也沒有想到,離開函谷關六百多年后,他寫的《道德經》竟然成了道教的經典,自己也因此成為道教的始祖,成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太上老君。
自從送別老子之后,尹喜便閉門謝客,按照老子的指導點潛心修煉,整理老子的傳授,將其大要歸納為36章,就是后人所說的《西升經》。與此同時,尹喜斷絕了俗緣,潛心修道,終于領悟了道的奧妙,他把自己的體會撰寫成書,就是今天的《關尹子》,其中心思想是“貴清”?!扒濉本褪乔屐o,與老子說的“尚靜”一脈相承。此書后來被道教尊為經典,收入《道藏》之中,稱《無上妙道文始真經》,簡稱《文始真經》。
據傳說尹喜完成《關尹子》之時,正好是老子離開函谷關第1000天。尹喜按照約定啟程南下,到蜀國的青羊之市與老子見面。他過黃河,越秦嶺,一路艱辛。然而當他風塵仆仆趕到成都時,四處打聽,卻沒有人知道青羊之市這個地方。
原來老子離開函谷關之后,其真身又投胎到了四川宦官李氏之家,作為李氏的幼子轉達世。他讓一條青龍變作青羊,終日陪伴著嬰兒玩耍。一天,青羊忽然失蹤,李氏全家焦灼萬分,即派家僮四處尋找,最后才在青羊之市找到了它。
尹喜找不到青羊之市,心里自然焦急。突然,他發現一家僮牽著一只青羊,眼前不由一亮,立即上前打聽:“這是誰家的羊,要牽到哪里去?”家僮回答說:“我家主人的小孩,十分喜歡和這只羊玩耍。如今這羊已經走失兩天了,小孩在家啼哭不止。今天終于找到了它,要把它帶回家去。”
尹喜一聽,心中便明白了幾分。于是對家僮說:“你到家后,就對小孩說‘尹喜來了’,好嗎?”
家僮回去后,按照尹喜的交待,對著小孩大喊:“尹喜來了!”
話音剛落,小孩立即破啼為笑。霎時間,府第內涌起了一座蓮花座。那小孩也化作數丈高的白金之身,頭頂光環。明亮如日,端坐在蓮花座上,說:“我本是太上老君,太微是宅,真一為身,隨時變化,你們不必驚呀?!?/font>
老君對尹喜說:“從前是因為你修煉不到家,所以才沒有讓你隨我西行。如今你功德圓滿,是高名聞于仙界的時候了。”
于是,老子召來仙界諸神,授予尹喜冊金文,封其為無上真人,號文始先生。旋即,尹喜隨老君并諸神仙一道升天去了。
后來人們在傳說中老子度尹喜的地方建了一座青羊觀,唐朝時又進行了擴建。雖然歷經千年風雨,但一直保留到現在,就是如今的成都第一道觀青羊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