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的'神'是什么意思?
古人在評判書法作品時提出了'神'、'妙'、'能'三品,分別代表上、中、下的意思,這個劃分也是唐朝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書斷》中首次提出的。他對王羲之的書法評價是:'隸、行、草、章草、飛白俱入神',另外,他還說,'以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等相關思想。
那么,書法中所說的'神'究竟是什么意思?怎樣理解呢?
北宋學者朱長文對張懷瓘的三品之分有一個說明,他說:'此謂神、妙、能者,以言乎上、中、下之號而已,豈所謂圣神之神,道妙之妙,賢能之能哉!'但張懷瓘的三品并非朱長文所謂之說,只是根據古有86人的書法高低之分,這里他對這些人進行了等級之分,而居'神'品的有倉頡、李斯等25位,他認為,神品之作應當極具創造力,倉頡造了漢字,李斯創造了小篆,而王羲之五體皆能,是集大成者。而居妙、能者也就在書法發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神',其實是書法中人的內心的展現,是一個寫心的關照,正如'以風神骨氣者居上'是指作者通過書寫,完全展示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在紙面上得到了張揚。李白以詩贊賞王羲之'入神'的書法:
右軍本清真,
瀟灑出風塵。
山陰過羽客,
愛此好鵝賓。
掃素寫道經,
筆精妙入神。
書罷籠鵝去,
何曾別主人。
他對王羲之的為人、書法都表示了仰慕,認為王羲之其人清真瀟灑,行為邁往不羈,書法精妙入神,一本道家自然而然的精神。
成為'神品'之作的書法,必是歷史所沉淀下來的,然而,按照張懷瓘對其等級的劃分,'神品'之作難之又難。我們學習古人的書法,從中感受書法之意,觀賞神品之美,又何嘗不是一件修身養性、開闊視野、愉悅心情的美事呢?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頭條號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