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長和老師中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年級是道坎兒!“三年級”果真是一個分水嶺嗎?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孩子一二年級時,還處于朦朧階段,由于孩子年紀太小了,對上學和學習的概念很模糊,并且一二年級的課程安排的也很簡單,對于正在建立自己認知觀的孩子來說,也相對的易于接受。
但到了三年級,孩子進入了一個過渡階段,這是從萌芽期走向完全自立的橋梁。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處于脆弱的狀態(tài),需要家長的正確指引。如果在這個階段,家長沒有好好的引導孩子,很可能會毀掉孩子的整個小學階段。
面對孩子三年級的這道坎兒,家長們又該怎樣應對呢?
孩子上了三年級后,家長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上的壓力增大了,玩耍的時間明顯減少了,長時間的學習導致了孩子的逆反情緒,孩子變得越發(fā)的浮躁,不踏實,對學習也產(chǎn)生的抵觸情緒,成績時好時壞。這個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孩子自控力的好時機。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時常關心并詢問孩子的學習狀況,并協(xié)助孩子訂立短期的學習目標,一個目標達成之后家長可以給予口頭鼓勵,也可以滿足孩子一些合理的要求。這樣一來孩子會轉變自己對學習的態(tài)度,不再把學習當成負擔,而是一種興趣。
孩子進入三年級后,課程的難度慢慢的增加,對于部分孩子來說可能有些困難,孩子面對難題會變得不自信、害怕,根本原因是沒有掌握解答此類問題的根本方法。
因此家長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要讓孩子養(yǎng)成自己探索的精神。當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將題分成多個步驟,引導孩子一步步的去思考,這么做不但降低了題的難度,更讓孩子體會到了自己解題的樂趣,對孩子的學習大有益處。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雙休日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圖書館或是書店,讓孩子去感受濃郁的書香氛圍,讓他們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而不是強迫孩子去看他不喜歡的書籍。
而且閱讀也不是看完一本書就完事了,家長要有意識的去指導孩子做好讀書筆記和好詞好句的摘抄,這也為寫作積累了素材,一舉兩得。
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三年級是個坎,家長保駕護航讓孩子邁過去,打好這個基礎,那么孩子今后的學習將會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