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期:(術后1~2周)
1、目的:以患肢的肌肉舒縮活動為主,目的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輕腫脹,防止關節僵硬,利于骨痂生長,功能鍛煉應循序漸進,以不感到疲勞和疼痛為主
2、練習
(1)手術當日6小時后,指導患者進行主動或被動的足趾屈伸運動
(2)術后第1~2天開始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足部的跖屈(腳尖向下踩) 、背伸運動(向上勾腳尖)等踝泵運動,每日3~4次,每次5~20min,一天約完成500個;同時指導患肢股四頭肌和臀肌的等長舒縮(靜力舒縮)運動:踝關節背屈,繃緊腿部肌肉5s后放松,再繃緊,再放松,20次為一組,每天3組,并逐漸增加次數及延長時間
(3)術后第3-5天可抬高上身20~30 °,可逐漸進行膝關節的屈伸運動,動作輕柔,被動逐漸轉為主動活動,同時可進行全身的功能鍛煉,患者平臥或半臥,患肢外展中立,健側下肢屈膝支撐床面,雙手拉住吊環,并協助患者下身,臀部做引體向上運動,一般活動10min/次,2~3次/組,開始時2組/h,以后每天增加1~2組,術后早期定時按摩下肢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及靜脈血栓形成。
(4)術后第2天開始利用CPM機進行髖、膝、踝關節屈伸被動運動,30min/次,2次/d,一般從20~30 °開始,以后每天增加5~10 °,術后2周達到屈髖90 °,但最多不能>90 °患肢主動和被動運動鍛煉以不痛及自覺有輕度疲乏感為限
二、中期:(術后2~4周)
1、目的:加強活動度及肌力練習
2、練習:
(1)一般術后2周拆線,逐漸被動活動髖關節,但屈曲不宜超過90 °,仰臥位屈髖、屈膝運動,主動為主,被動為輔,10min/次,4~8次/d;并在初期的基礎上增加運動量和強度
(2)直腿抬高訓練,足跟距床20cm,在空中停留5~10s放下,如此循環,30~50下/次,3~4次/d
(3)在不負重的情況下進行各關節功能鍛煉.開始練習在床邊坐,小腿下垂,并且坐在床上主動屈伸膝關節,逐漸增加運動幅度,行患肢外展、坐起、躺下等主動練習
(4)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及踝背伸肌等長收縮訓練(靜力舒縮)
(5)床邊活動及扶雙拐或步行架不負重練習
(6)下床方法:患肢先移至健側床邊,健側腿先離床,并使腳著地,患肢外展、屈髖,由他人協助抬起上身使患側腿離床并使腳著地,再扶習步架由他人攙扶站起,每次站立5~10min,上下午各一次,時間可逐漸延長
三、后期:(術后5~12周)
1、目的:對癥鍛煉,使肢體功能盡快恢復
2、練習
(1)開始下地不負重行走,初始行走不易過大過快,5~10min/次,2次/d,以后根據情況逐漸增加行走次數,延長行走時間
(2)6周內避免髖關節主動內收及屈曲
(3)8周后根據X線骨折愈合情況,有骨痂形成及內側骨折線模糊者可開始部分負重,做提踵練習、半蹬起立練習,以增加負重肌的肌力,作髖部肌肉的抗阻屈伸訓練。
(4)12周后部分負重,骨折完全愈合后可以完全負重。
健康教育
1.下床活動時,務必有家人保護,注意安全,以防跌倒再次損傷
2.骨折未牢固愈合時,應始終保持患肢外展位,忌內收,以免發生再骨折
3.繼續加強患肢的被動功能鍛煉,患肢按摩、活動踝關節和膝關節,髖關節活動角度不宜超過90 °
4.患足無論有無負重,均應腳掌著地,順序是足跟—跖外側—第一跖骨頭,不易足尖著地
5.飲食宜含鈣及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
6.定期復查:術后2周拆線,一月后復查,遵醫囑扶拐下地,患肢不負重;2~3個月復查,X線攝片骨折愈合牢固后,可棄拐負重行走;術后一年根據骨折愈合情況取內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