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天再次傳來好消息:我國航天員有望在10年內登上月球。
載人登月屬于航天大國才能玩得起的項目,它對火箭,載人飛船,以及配套設施的要求非常高,沒有幾十年的技術積累根本無法做到。
我國想要實現載人登月,也必須要解決這三個問題:新一代載人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以及月球科研站。
先說說火箭吧,目前我們使用的載人火箭是長征2F,目前我國所有的載人任務都是由它擔任,但是長征2F的推力太小了,無法將航天員運往月球,為此必須要有一款大推力火箭,能夠將人和飛船運往月球軌道。
我國正在研發的新一代載人火箭就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
新一代載人火箭直徑5米,全長90米,火箭起飛重量約2000噸,可以將25噸有效載荷送入奔月軌道,或者是將70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
這款火箭預計在2026年首飛,到2030年之前開始載人登月,而且據龍樂豪院士以及容易介紹,這款火箭經歷了充分的論證,從技術上來看實現2030年前載人登月是沒有任務的。
我們知道,美國最近也發射了新一代登月火箭“SLS”,不過這個火箭研發過程一直不順利,原計劃在2016年首飛,結果先后因為各種原因推遲了至少16次首飛日期,在發射時也幾次遇到事故,先后推遲4次發射,11月16日才終于成功發射。
除了載人火箭之外,還要有一款大推力火箭用來送貨,擔任這個任務的就是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九號”,長征九號的芯級最大直徑為10米,總長達到了100米,起飛質量超過4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0噸。
目前長征九號論證階段基本完成,進入立項后續階段,預計在2028年左右首飛。
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未來將會執行發射轉移和貨物艙段,采用近地軌道交會,完成登月和返回。
更重要的是,長征九號很可能是一個可回收的火箭,可回收不僅僅意味著發射費用降低,而且回收的部分可以用于下一枚火箭的制作,制作周期會縮短。
長征九號以及新一代載人火箭組合使用,可以建立月球基地,載人登月,實現對月球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
有了火箭,還需要新一代載人飛船,目前我們使用的載人飛船是神舟飛船,但考慮到載人登月,所以我國研發了新一代的載人飛船。
之所以有了神舟飛船,還要研發新一代載人飛船,是因為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相比于空間站任務而言,載人登月所耗費的時間更長,而且脫離了地磁場的保護,宇宙中的高能輻射對人體傷害非常大。
而且,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速度非常高,神舟飛船無法執行超高速返回任務,而我國研發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可以。
這款飛船放棄了“神舟飛船”返回艙的鐘形外形,采用了流暢的倒錐形鈍頭體氣動外形,這樣可以確保飛船在高速返回時能夠更加平穩,以及更加精準的落地。
神舟飛船只能送人,運送的貨物非常少,而新一代載人飛船更大,最多可以一次性運送7名航天員,或者是3名航天員+貨物,實現人貨共同運輸。
不僅如此,新一代載人飛船還可以從空間站或者月球往地球運貨,也就是具備下行運輸貨物能力,這樣一來咱們在空間站上的貨物或者是月球上采樣的樣本都可以帶回地球了。
美國阿波羅計劃時,并沒有在月球表面建立月球基地,載人登月只是短期停留。而中國載人登月的目的是開發利用月球資源,所以我們不僅僅要實現載人登月,還要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
吳偉仁院士介紹,嫦娥6號,嫦娥7號將重點開發月球南極,并在后續任務中先組成一個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然后在這個基礎上擴展成一個國際月球科研站。
那月球科研站包括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要安全著陸;
其次,要有月球車,月球車會比現有的月球車要大得多,而且還可以坐人。
還要有能源供給,這個說的能源可不是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氣,而是核能。
通訊設施也不能少,要實現地月通訊,甚至未來充當地球和火星之間的中轉站。
據吳偉仁院士介紹,將在載人登月之前完成建立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預計到2028年左右,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可以建起來,我國航天員有望在十年內登上月球。
講真,看到這些總覺得有些科幻,因為如果我們定的這些目標都實現之后,人類將可能在外星球進行長時間生活。
看到一個評論說,美國上次載人登月時,中國航天還沒起步,可為啥現如今的中國進步能這么快,短短幾十年就能從無到有,現如今已經成為航天大國?
事實上,美國航天雖然非常厲害,但是他們習慣性的與他國競爭,更多的是為了政治目的而不是科學技術,比如:美蘇爭霸時期,兩國都鉚足了勁發展航天科技,然而等到蘇聯解體之后,美國投入到航天領域的預算就大幅度減少,導致很多項目有頭無尾,甚至很多項目中斷,重新啟動又要花費大量的金錢。
現如今美國又經常嚷嚷著把中國當成對手,嘴上說著“不能讓中國占領月球”,其實他們就是拿著中國說事,然后問國會要錢。
中國航天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爭霸,也不是為了超越美國,而是為了科學發展,所以我國投入到航天領域的預算更具有可持續性,項目能一直進行,許多技術就能持續改進,小步快跑式的更新換代,讓我國航天走得更穩,也走的更快。
其次,我國航天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通過科學化的制定未來發展的方向,讓航天人能夠勁往一處使。我們都知道,美國制定的航天計劃基本上是看看就行了,沒多大參考價值,因為他們總會以各種理由推遲任務進度;但是中國制定的航天計劃,基本上都在預定的時間節點上完成了。
還有,航天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基礎,這些年我國經濟飛速增長,這也為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國航天的發展之初就受到了國外嚴密的封鎖,但是我國并沒有固步自封,而是在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攻克了一項項技術難關,擁有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而自主創新就是我國航天得以快速發展的動力之源。
我國航天發射任務越來越多,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航天人才,許多團隊的組成部分都是80后、90后,而且我們開展的航天教育,也讓中國少年心里埋了一個航天夢,未來他們也會成為中國航天的中堅力量。
#航天##我國航天員有望十年內登上月球##美國##中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