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鄉市政府官方數據顯示,新鄉棚戶區總用地面積為1398.45公頃,城中村總用地面積為1513.58公頃。其中,棚戶區用地占城市建設用地9.99%;城中村用地占城市建設用地10.81%;兩項合計占到城市建設用地比例20.80%。
國家要求棚戶區(城中村)項目實施至2020年期間,有國家政策和國開行、農開行的資金支持,應利用好國家棚戶區(城中村)項目的窗口期,加快對城市棚戶區和城中村項目進行改造。
但在新鄉市棚改工作實施中,出現了項目缺少控制,遍地開花;改造項目實施時間長,存在爛尾情況,返遷安置困難,上訪不斷;已建項目均為易改造項目,難啃項目無人問津,推動困難等各種問題,為健康、有序地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各項工作,2018年新鄉編制并印發了城市更新規劃。
·更新對策·
在城市更新對策方面,《規劃》提出,一要破解資金難題,二要破解拆遷、安置難題,三要做好激勵政策。
一、破解資金難題
要用活用足相關政策,多途徑破解資金難題,靈活融資推進城市更新。
1、成立市級雙改公司(如城投公司)負責融資,統籌新鄉市的棚戶區(城中村)項目,改變現在以開發商為主體單打獨斗的開發模式;
2、引進大型的國有公司參與新鄉市的棚戶區改造;
3、采用PPP融資改造模式;
4、建立市級的棚戶區(城中村)項目資金庫,該資金專項專用。
二、破解拆遷、安置難題
1、將貨幣化安置、異地安置與就地安置3種安置方案結合,讓拆遷戶自由選擇,尤其是選擇異地安置或就地安置的,需先建好安置房再進行拆遷;
2、制定雙90%的規定(調查摸底中群眾支持率超過90%方可納入改造計劃,簽約率超過90%方可啟動棚改征收)。
三、做好激勵政策
1、拆遷安置戶方面:拆遷戶購置安置房,政府給予優惠政策的支持;
2、開發企業方面:制定參與城市更新改造企業的稅費優惠政策,鼓勵大型國有企業參與新鄉市的城市更新改造工作;
3、棚戶區(城中村)項目的審批:簡化審批程序,開辟綠色審批通道,盡可能縮短企業前期報建周期,使項目盡快開工建設。
·盤活資源·
在盤活資源方面,《規劃》強調,積極推動棚戶區(城中村)項目改造和舊工業轉型,預控儲備用地,保障住宅和公共服務設施等用地,促進功能混合和復合開發,構成有效盤活存量土地、拓展空間資源和優化城市功能的基本體系。
·基礎設施·
在基礎設施方面,《規劃》要求:增加公共開敞空間,增加片區公共服務設施,優先保障公益性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拆遷后不能用于建設安置房的地塊,優先建設城市綠地廣場,提升城市的景觀環境。重點關注學校、醫院、養老設施用地、文化體育中心、菜市場等公共設施的配置。
·片區劃分·
針對更新片區劃分,結合行政轄區、自然地界、片區建設特點,將新鄉市區劃分為7個更新片區。按照辦事處和城市主次干道、河流、鐵路等邊界劃分城市更新單元,共計為111個更新單元。
更新片區范圍統計表
結合片區的特點分為3種類型:
1、老城:衛北片區、中心片區和老城片區,特點是片區內建成度高,增加綠地、設施較為困難,所以要完善設施,改善片區的居住環境;
2、新區:東部片區和南部新區:特點是建筑品質環境較好,棚戶區數量很少,新區開發強度過大,綠地、設施不足。應關注土地的一級開發,如何有效的整合土地資源;同時進行公共設施完善和空間預留。
3、鐵西、鳳泉片區:片區建設相對較慢,片區內既有大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同時又存在較多的空余土地,該片區應關注如何快速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提升城市的建設品質,利用品牌效應補充大型優質設施,帶動片區的發展。
·實施建議·
在2018年實施項目建議方面,牧野區更新單元12個,待改造地塊面積353.52公頃;
衛濱區更新單元11個,待改造地塊面積219.03公頃;
紅旗區更新單元11個,待改造地塊面積280.1公頃;
高新區更新單元2個,待改造地塊面積45.48公頃;
鳳泉區更新單元3個,待改造地塊面積153.04公頃。
結語
作為重點民生工程,棚改一直以來都是卡在老百姓與政府領導喉嚨里的一根“魚刺”,拔不出也咽不下,因為其涉及問題較多,諸如:拆遷、安置、資金等等導致后期工程實施進度頗為緩慢,期驥規劃完善、政策到位后棚改工程能進一步提速!讓老百姓得以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