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菲律賓國會引入了一部旨在控制人口增長的生殖健康法案,僅僅因為要求使用避孕措施就遭到了天主教保守勢力的杯葛,菲總統甚至稱已經做好被逐出教會的準備。人口的高速增長被普遍認為是導致菲律賓貧困的重要原因,如何更好地控制人口,顯得尤為迫切。 [
詳細]
發展中國家成人口增長主力軍,2050年糧食能否養活100億人只是“謹慎樂觀”
2050年,93億,聯合國5月份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假如生育率水平保持在目前的預期水平不變,全球人口到本世紀中葉將接近100億。在人口增長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大量的發展中國家,新增加的23億人口中將有大部分出生在這些欠發達地區,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就將增加近9億1000萬人。伴隨著高人口增長率的,是對于食物短缺的擔憂。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預測,全球糧食要在2050年確保供應,還需要再增加70%,屆時能否自給自足,目前也只是“審慎的樂觀”。除此之外,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自然環境承受的壓力,都是不可回避的挑戰。[
詳細]
1798年,英國牧師兼經濟學家托馬斯·馬爾薩斯在他的《人口論》中預測:人口呈幾何增長的趨勢,人口增長最終將超過食物供應增長。
發達地區人口增長停滯,歐盟國家勞動力短缺至少還需1.5億新移民
與發展中國家高速的人口出生率相比,一些發達國家則陷入了人口困局的另一個極端:由于長期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這些地區的人口增長十分緩慢。在歐洲,德國,意大利和瑞典人口負增長的情況十分嚴峻,英國的人口增長也出現停滯,并逐漸下滑。聯合國的人口問題專家認為,歐盟國家在未來的25年中需要吸收1.5億新移民才能保持工作人口和退休人口之間的平衡。發達地區緩慢甚至停滯的人口增長,加劇了人口老齡化,養老社會化的服務給政府及其公共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勞動年齡人口的日益萎縮,使不少國家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成為影響社會與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全球范圍內實行人口控制相關政策的國家已經多達129個。[
詳細]
據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超過90億,歐洲人口估計約為7億,非洲約為20億。(圖中1個模擬人代表5000萬人)
人口政策納入立法和行政體系,只管理協調而不強制執行
鑒于人口問題的急迫性和嚴重性,很多國家都將人口控制納入了法律體系和政策法規。有些國家明確指定了人口政策,有些則將其作為長期發展規劃中的一部分,通過修改法律,建立高級機構以制定政策和協調相關規劃則是重中之重。墨西哥在1974年頒布了《普通人口法》,制定了旨在影響國家人口總量,人口動態以及年齡和性別結構的政策,70年代在憲法中制訂的條文,不僅保證了個人有決定其希望的子女數目和生育間隔的權利,也鼓勵人們負責地實行計劃生育。 [
詳細]
印度是第一個官方推行計劃生育的國家,但是七十年代初暴發了強制切除輸精管的丑聞,引起公眾的憤怒,此后推行的人口政策相比之下趨于溫和。1976年,印度的馬特拉施特邦通過的《限制家庭規模法》規定,對已生育3個孩子以上的,55歲以下的男性和45歲以下的女性實施絕育手術,但到了總統處未獲得批準。1977年,印度政府強調印度反對在全國或邦一級實行強制性措施。
目前日本人口出生率日益降低,甚至在未來將可能因為人口的極度減少而導致種族決滅.
政策引導只有鼓勵沒有懲罰:匈牙利產假三年,香港子女免稅額每人3萬
為了緩解低出生率,發達國家可謂費盡心思獎勵生育,通過制定優惠性政策引導民眾。在匈牙利,政府恢復了“三年產假”政策;在德國,政府計劃為接受試管受精懷孕的家庭提供一半的補助金額,在香港,政府鼓勵生育,子女免稅額達到每人3萬。
類似的鼓勵政策不僅用來促進生育,在降低出生率上同樣適用。上世紀70年代,印度政府曾一度因對男性強制實施輸精管切除術而引發公眾強烈不滿,如今的印度實行更多的是獎勵性的政策。2009年8月份起,很多地區極力推廣帶有現金補貼形式的“蜜月一攬子計劃”,鼓勵使用各種避孕措施以推遲首次生育的時間。印度的中央政府很少出臺懲罰性的措施,即使在1976-1977年"緊急狀態時期",許多限制性的措施也是地方政府做出的。縱觀全球,盡管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人口控制,但實行懲罰性政策的國家少之又少。[
詳細]
家庭計劃協會是服務性組織,旨在普及避孕措施優化生育規劃
在實行人口控制的國家中,家庭計劃是最常見的措施。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計劃生育,“家庭計劃”(family planning)是指以家庭為單位,由夫婦自主地決定生育子女的數量和生育間隔,政府或家庭計劃生育機構提供指導和適當的輔助措施。家庭計劃由民間的家庭計劃協會主導,政府提供必要的援助,在生育的時間規劃,性教育,避孕措施等方面提供服務,引導民眾科學合理地生育。 [
詳細]
家庭計劃雖然倡導自主生育,但是其推廣和普及對于人口控制并非毫無幫助,很多育齡夫婦意外懷孕,只是因為缺乏必要的避孕措施。旨在協調和援助各國人口問題的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在其最新的世界人口狀況報告中提到,世界各地想要避孕但卻無法避孕的婦女,超過2.15億,非洲的一些偏遠地區,由于資訊的匱乏,很多人根本沒法接觸必要的避孕知識。
經濟發展也會影響家庭規模,一年16000美元撫養費用讓生兒更謹慎
除了國家政策的直接影響,通過發展經濟,健全社會保障,普及教育,都能對人口變化產生影響。從全球范圍看,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都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當人們富裕以后,家庭的規模會隨之而變小。在各國內部,同樣如此。很多肯尼亞的有錢人最多只有三個小孩,而在窮人家里,八九個小孩也十分常見。 [
詳細]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生育率也會相對下降,因為農村的生育率往往高于城市的生育率。經濟社會的發展,住房壓力增大,撫養小孩的成本提高,也使育齡夫婦在生育之前變得更加慎重。美國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將一個小孩撫養成人,每年平均要花16000美元。
墨西哥:40年人口增長率從3.5%降至1.02%,計劃生育基金會獲聯合國人口獎
上世紀70年代,墨西哥總人口超過5000萬,人口增長率達到3.4%的歷史頂峰,平均每對夫妻生育6個孩子。為了減緩人口的增長,墨西哥立法將人口控制納入法律體系,政府廣泛宣傳優生優育。民間組織,非盈利的服務性機構——計劃生育基金會也發揮了很大作用。近年來,該組織成功實施了138個教育項目,幫助成千上萬青少年和貧困婦女增加了對性衛生和生殖衛生知識的了解,以低收費方式提供生殖保健和避孕咨詢服務宣傳,優生優育的好處,在2000年還曾因其突出貢獻獲得聯合國人口獎。通過多種手段的實施,到了今天,墨西哥的人口增長率只有1.02%,人口總數為1.06億,遠低于此前預計的1.5億。[
詳細]
泰國: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人口增長率15年下降一半
泰國同樣在人口控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被廣泛當做計劃生育的典范,其成功主要歸功于良好的合作和市場的創新。為了引起公眾的廣泛注意,泰國計劃生育的領導組織了一系列宣傳活動,推廣各種新式節育技術,提供只有接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家庭才能享有的貸款,傳遞給民眾這樣一個信息:實施計劃生育是改善生活質量的一種途徑。自泰國政府1971年宣布實施人口政策以來,泰國的人均收入幾乎翻了一番;與此同時,人口增長率也在15年中下降了一半,從3.2%降至1.6%。 [
詳細]
伊朗:15年人口增長率下降2%,出生率下降速度史上最快
在伊斯蘭教國家,受宗教生育觀的影響,人口普遍增長較快,因此伊朗歷史上曾兩次實行計劃生育。盡管不實行強制性的政策,但在醫療和教育上提供的優惠給民眾在生育上提供了積極的引導。男性參與、提高識字率以及計劃生育與初級保健相結合,包括免費提供避孕藥具,同樣功不可沒。而伊朗的宗教領袖也積極配合,參與倡導小家庭運動,支持和鼓勵使用各種避孕方法。盡管穆斯林生育文化頑強,伊朗的人口增長率還是從1986年高達3.2%下降到2001年的1.2%,成為有史以來出生率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 [
詳細]
2010年12月8日,旨在探討人口問題的“亞太地區應對計劃生育新挑戰磋商會議”在泰國首都曼谷開幕。
人口增長的控制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即使不靠強制性的手段,政策鼓勵和教育普及等社會性的政策也能有效控制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