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開玄”的思路,用荊芥、滑石、大黃等,幫助患者解決“多汗”后,我明悟:毀掉中醫的儈子手,不是西醫,而是愚蠢的患者!
有個患者找我,說,“我這有個方子,你能幫我看看嗎?里面綠色框框里的幾味藥,我不認識”。
我端詳了好久,愣是沒有認出來那幾味藥是啥,我就給患者說,“我不認識”。
患者說,“那咋辦啊,我這咋抓藥啊”。
我說,“你這方子咋來的?”
患者說,“我前面在一個中醫館看的,我怕他那里抓藥太貴,就拿著方子出來自己抓,但是跑了好幾個地方,這幾味藥,人家都不認識”。
我說,“你啥病?如果不介意,我給你瞧瞧”。
然后患者同意了,患者是汗出過多癥,自汗出已兩月余,曾經中西醫專家診治,服中藥30余劑,隨氣溫上升汗出加重。
主要表現是:大汗淋漓,動則汗出尤甚,毛巾不離手,身體壯實,面赤,心煩急躁,壯熱口渴,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厚燥老,脈沉滑且數。
然后我辨為胃熱久羈,熱蒸外越證,開方:荊芥,防風,連翹,薄荷,川芎,當歸,山梔,大黃,元明粉,石膏,黃芩,桔梗,滑石。
結果咋樣?
服藥1付,大便瀉下,色黑穢濁,量多奇臭。2劑之后汗出明顯減少。3劑服完,汗出基本得以控制,他證亦隨之減輕。繼以上方去元明粉改大黃,加白術、蘆根,又服3劑而愈。
對于多汗,我為什么開了這么一個方?
這個患者的汗證,前醫用大量參、芪、五味子等益氣養陰、收汗固表之品治療月余,非但不效反而加重。
我改弦易轍,根據脈舌色證,辨為里熱熾盛,用這個方,僅服6劑獲愈。
汗證由里熱熏蒸所致者,臨床并不罕見,多以白虎湯之類為治。
我卻用這個方,說明熱氣怫郁,玄府閉密亦可引起汗出過多,治療除了清泄火熱外,仍需開發玄府郁閉。
方中荊芥、防風、薄荷、桔梗等辛散風藥與石膏、滑石、山梔、黃芩、連翹等辛苦寒藥及大黃、元明粉等通下之品配合開玄泄熱,是取效的關鍵所在。
啟示有二:
一是汗多不是風藥的禁區,重要的是辨證準確,配伍得當,反能增強清熱藥的作用而收止汗之效;
二是廣義玄府與狹義玄府不僅范圍大小有別,性能特點也各不相同。
對于這個患者,他汗出過多的病機,在體表汗孔(狹義)是開之太過,在體內玄府(廣義)卻是閉密不通,陽熱怫郁。前者為標,后者為本,故補氣固表無效,而開玄泄熱收功。
最后,我為什么會說:毀掉中醫的儈子手,不是西醫,而是愚蠢的患者?
他之前看的那個,人家大夫為什么要故意把幾個藥寫的讓人認不出來?
所有人都會說,是為了患者沒辦法去別的抓藥,只能在他們這里抓藥,那么,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如果只是開一張方子,多少錢?那么,人家大夫一天要看多少個患者,才能維持中醫館的正常運轉?
這是其一,其二,開這么一張方子,其中的心力耗費了多少,患者知道嗎?患者只知道幾分鐘就能開一張方,但是實際上,每一張方子的開出來,大夫都是在破一樁懸案,望聞問切,仔細斟酌用藥等等,缺一不可。
然而,最后的回報,只有那么一點錢,兩者對等嗎?就這樣,患者還嫌大夫坑他,要去別的地方抓藥,去別的地方真的就能便宜點嗎?
我們醫院,曾有一個前輩,他就是給患者看病,從不給患者開貴的藥,更不讓患者做任何的西醫檢查,從來不讓患者多花一毛的冤枉錢。
可結果呢?無數次被院里警告,最后這個前輩不愿意同流合污,就離開了醫院,回來家自己支了一張桌子,給村里人看病,結果呢?
被別人舉報無證行醫,最后不僅罰了幾萬塊錢,還拘留了15天。
我想,那些維持初心的中醫們,他們所追求的不過是一份心安罷了,可是這個社會,有善待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