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心臟比做一間房子,心臟壁的心肌相當于房子大“墻壁”,瓣膜相當于“門”,冠狀動脈的血管相當于房子外面的“水管”,而一些電傳導系統(tǒng)相當于房子的“電路”。以上每個部分出了問題,都可能導致心臟疾病,而相應的檢查手段也不一樣。
1
普通心電圖
檢查心臟供血和“電路”情況
優(yōu)點:簡單、無創(chuàng)、經濟,臨床應用最普遍
幫助診斷心律失常,如房顫、房室傳導阻滯、束支阻滯等;
幫助診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斷心肌梗死的部位和程度;
診斷心臟擴大、肥厚;
判斷人工心臟起搏狀況;
判斷藥物或電解質情況對心臟的影響。
2
動態(tài)心電圖(holter)
連續(xù)監(jiān)測心臟“電路”和供血情況
優(yōu)點:及時捕捉心電生理異常,確定病人的心悸、頭暈、暈厥等癥狀是否與心律失常有關;檢測心肌缺血。
有時候電路的故障是一陣一陣的,在沒有發(fā)病的時候,普通心電圖記錄不到。而心肌缺血的病人不發(fā)生缺血的時候心電圖也通常是正常的,這時候,醫(yī)生會建議做一個動態(tài)心電圖。
與普通心電圖相比,動態(tài)心電圖于24小時內可連續(xù)記錄多達10萬次左右的心電信號,可以說是普通心電圖“強化升級版”,這樣可以提高對非持續(xù)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對一過性心律失常及短暫的心肌缺血發(fā)作的檢出率。目前還有48小時、72小時、甚至7天holter。
3
心臟CT,以及冠狀動脈造影
主要檢查心臟“水管
這些都是對心臟水路的檢查,如果水路有狹窄,血流不暢,會導致心肌缺血。
如果水路完全閉塞,就等于心肌沒有血液灌溉了,那么心肌就會發(fā)生壞死,也就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還可以導致心臟的電路和墻壁同時出現(xiàn)問題。
心臟檢查無創(chuàng),可幫助診斷冠心病,了解心肌缺血的部位和范圍,判斷患者的心功能。
冠狀動脈造影是在x線透視引導下經導管使冠狀動脈顯影,以了解冠狀動脈的走行及管腔的大小。這樣能較明確地揭示冠狀動脈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變的位置、程度與范圍,另外還可以了解冠狀動脈的血流,同時可給予相應的治療,如支架植入術等。
冠狀動脈造影是目前診斷冠心病最直接、最可靠、最特異的方法,但該檢查方法有創(chuàng)傷性,存在一定的風險,應嚴格掌握檢查指征。
當然,臨床上還有一些抽血化驗的結果也能反應是否發(fā)生心肌壞死,是否存在血脂升高,腎功能和肝功能等。
總之,不同的檢查適合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病人,不要比較,別道聽途說,還是聽你的醫(yī)生的建議吧!
資料圖片均來自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