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問題:文學到底有什么用?
一個叫葉茫的知友回答道:文學有什么用,它是我們的困境和當下。深以為然!
下面這8本書,也是反映“我們的困境和當下”的8本書,它們或多或少,反映了我們的當下,并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的整個國家,一定值得你收藏!
1:莫言《紅高粱家族》
推薦語:不管你承不承認,不管莫言承不承認,他都是目前國內文學界的扛鼎人物。《紅高粱家族》是莫言比較早期的作品,也是莫言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幾篇作品里面,最有名的非《紅高粱》莫屬。有點血腥,粗魯,但是酣暢,痛快,緊密有致。余華評價說:從文學的標準來看,莫言起碼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學獎了。因為90%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2:余華《活著》
推薦理由:宋書君第一次看余華是在高中。和大多數人不同,宋書君第一次看的是余華的《兄弟》,之后才是《在細雨中呼喊》、《活著》、《許三觀賣血記》,還有余華先鋒時期短篇小說。余華給宋書君的第一感覺是震撼,這種寫法,這種方式,是宋書君在那之前沒有接觸過的。記得看《活著》時,我們的政治老師在講“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感覺,用王朔的一句話來形容比較合適: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如果要說《活著》給我最深的感覺的話,我會覺得是:那種撲面而來的絕望,深刻又生動,尤其剜心。
3: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推薦語:若說起對當代中國作者影響最大的一個作家,除了馬爾克斯,宋書君實在想不起第二個人能擔此殊榮。可以說,他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燈塔,一個象征性的符號,他在中國,是永不會過時的。《百年孤獨》是馬爾克斯的最經典的代表作,也是中國人了解馬爾克斯最重要的窗口。很早之前,宋書君為了學一個絕妙的開頭而翻開《百年孤獨》,但是直至看完,我也沒舍得放下。風云變幻如此,磅礴瑰麗如此,它就像一部家族神話,沒有人能夠在翻開后選擇放棄。
4:王小波《黃金時代》
推薦語:如果你不知道要看哪本書,請先翻翻《黃金時代》;如果你看書犯困,請務必翻翻《黃金時代》;如果你想了解一個時代,請先翻翻《黃金時代》!毫無疑問,《黃金時代》是一本奇書,以至于向任何人,我們都要推薦這樣一本奇書。如果讓我更大膽一點地猜測的話,大多數人,第一遍看《黃金時代》,是當一本黃書來看;第二遍,是當一本思想解放的書來看;第三遍,第四遍,可能是當一本探索漢語邊際的可能性的書來看。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獲,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陳清揚和王二到來!
5: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推薦語:三毛也是80年代理想主義時期最被崇拜的人之一。而所有被崇拜的理由,當然是因為那本《撒哈拉的故事》,那個“一生不羈一切愛自由”的三毛,那個想去詩與遠方,卻拘泥于現實與彷徨的讀者自己。三毛的人,看似熱情昂揚,實則敏感脆弱。她的大部分作品和她的人一樣。只有在和荷西在一起時候的她,才變得灑脫,所以出來的作品,也同樣灑脫,充滿了歡快的氣息。
6:金庸《金庸全集》
推薦語:可以這樣說,金庸是整個華語白話文文學的巔峰。這當然有個人喜好的原因,但是細究下來,不無道理。古語云: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如果套用一下,那就是:凡有電視處,必能看金庸。能夠在50幾年被翻拍無數次的,整個華語文化圈,除了金庸,沒有第二人!金庸所構造的瑰麗世界,他要是排第二,無人敢排第一。雖然我們看過了無數遍電視,知道了無數遍的情節,但是宋書君還是建議大家去看看原著,去看看小說,那種瑰麗,才是你想象出來的瑰麗!
7: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推薦語:對中國人能夠有顛覆性影響的外國人,除了馬爾克斯外,第二人,首推村上春樹!馬爾克斯是對中國文化圈影響最大,但是對中國8090這兩代年輕人,可能村上的影響,遠遠大過馬爾克斯!在宋書君看來,村上是一個標志,是城市平凡青年興起的標志,是他們打破傳統,決定自己興趣標志,在這之前的幾代人,政治家長的影響或多或少,但是村上是這兩代人完全自主的選擇,他們選擇關注自己,關注更加平凡的角色,關注更加個性化的自由!
8:余秋雨《文化苦旅》
推薦語:不管如何,《文化苦旅》都是深深影響過一代人的書。它曾作為談資,出現在萬千人的飯桌上,情書中;它也曾作為政府策略報告,出現在了某些政策在參考資料上。現在的你看來,可能會覺得萬般缺點,但這就是我們那個時候看的書呀~這就是我們那個時候,所能夠理解的深度和思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