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新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道長和月
來源:簡書(http://dwz.cn/6avgFG)
01
假如有人給你一盤80年時間長度的空白錄像帶,標簽上寫著《我的一生》,同時塞給你一部便攜式錄像機,你打算怎么拍這部紀錄片?
恐怕絕大多數人拍出的影像都是在奔跑。所有人都在一條隧道里努力向前跑,盡管很少有人知道隧道的盡頭是什么樣子,但是人生路上有一個個目標等待我們,即使筋疲力盡,我們也會咬牙堅持下去。
有人曾說,我們終此一生的忙碌,無非為了真正自由的那天。
每日朝九晚六,忙碌于升職和加薪,是為了更接近財務自由;接近財務自由了,哪天可以完全不用工作,是為了時間自由。
當年看《勇敢的心》最后一幕之時,威廉 · 華萊士被行刑前最后高喊freedoom的場景歷歷在目。自由,是可以值得我們用生命與之一搏的。
只是有些人經常跑著跑著,卻靠邊停了下來,眼睛直勾勾看著那些還埋頭向前奔的人,若有所想。我們如此奔波,真的能終有一天,得到自己所想嗎?
02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如同一片樹葉相對于一座森林。有些人社會地位更高一些,無非就相當于樹葉更接近陽光,本質上還是一樣。
同樣生在這顆樹上,需要和周圍和諧相處,才得以生存。
追求自由這么困難,因為每個人生來都有這三大束縛會常伴終生。
1. 為了與地球資源更好地共存而必須進行工作,這是職業束縛。
我們居住在這個貧瘠星球的表面上,無處可逃。所有生命體,包括動植物、人類自身為了索取資源而必須貢獻自己的價值。這是生命的天性。
2. 為了以自己孱弱的軀體對抗生存環境中各種危險而必須與其他人類配合、相處,這是社會束縛。
我們第二種束縛在于,我們并不是人類種族的唯一成員。個人的脆弱性和種種限制,使得我們無法單獨生存下去。
所以我們生來就要考慮與別人的關系,盡管很多時候我們更多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與人交道。但是我們不得不經??紤]別人的感受而做許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
3. 為了繁衍后代而必須面對和處理兩性關系,這是家庭束縛。
幾乎再拒絕婚姻的人,也都不能對這個問題避而不答。很多人的確很不解為什么我們一定要結婚生子,但繁衍生息是每一個生命的原始本能,我們不得不去尋找愛情,逐漸學會和另一半相處的技能。
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發現,生活中幾乎每一個問題都可以歸結于職業、社會、兩性這三個主要問題。那些真正自由的人,如何擺脫這三種束縛呢?
03
大家都看過許多描寫紙醉金迷場景的電影,比如《華爾街之狼》,幾乎所有男性觀眾對小李子扮演的傳奇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特印象深刻。
拋開他最后鋃鐺入獄的結局,他曾經擁有了幾乎所有男人都夢想擁有的一切,金錢,豪車,永無止境的揮霍,數不盡的女人。
“如果你想發財,永遠不要放棄。”這是喬丹給他那些股票經紀人的建議,在多數人的世界觀里,掙錢并為所欲為的享受就是最重要的人生。
但這恰恰是最不自由的人生,因為表面上我們滿足了各種欲望,其實我們已經開始被各種欲望操控了。
許多貪官被抄家的時候,發現滿屋子都是現金,甚至有個縣委書記貪了整整3個億的現金,一分都沒花過。這不就是被貪念操控的極其可悲的人生嗎?
在普通人的生活里,我們經常也可以做到偶爾的為所欲為。比如周末睡到12點,吃垃圾食品,什么都不做看一天的電視劇。
但往往我們會覺得這樣的生活反而比工作更累,一天下來,除了滿滿的負罪感,我們幾乎什么也沒有得到。
為所欲為的人生,往往是最大的不自由。
04
美國有一對老人夫婦,從1997年開始定居三亞的丹州村,幾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積蓄,建立一個腦癱兒童的家,前后收養了18名腦癱兒童并撫養長大。
當記者采訪他們時,沒有我們意料中那些“種種困難”的言論,轉而是他們無時無刻透露出來的快樂。因為他們愿意做這件事情,而且和孩子天天待在一起真的很快樂。
但是生活中很多人覺得生了孩子以后沒有了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生活徹底被打破了。
所以可想而知,真正的束縛并不來自于與生俱來的三大束縛,而是對待這些束縛的態度。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那即是自由了。
這和“為所欲為”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為所欲為的人,是為了滿足自己短暫的私欲。而像收養腦癱兒童這樣的行為是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斷精進和自律。
需要不斷精進和自律的事情,往往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自從每日6點早起以后,我日漸感覺到精進的美妙。早上突然多出兩個小時,可以供自由支配。而且感覺效率奇高,非常舒服。轉念一想,這不就是人人追求的時間自由嗎?
似乎所有寫作者都熱愛早起的清晨,所有的作家也都向往自由。
我想起詩和遠方的話題為什么被一些人詬病,那是因為他們簡單以為那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情懷。但其實不管是一名詩人、音樂家或攝影家,他們令人羨慕的地方恰好是我們看不到的每日重復的精進和自律。
自律,方得自由。
05
盧梭曾說,人的自由并不僅僅在于做他愿意做的事,而在于永遠不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想想我們那些生活中沒有必要做的事,吃的飯局,交往的人,過多沒用的物品。是不是大多時間都浪費在這些上面了呢?
說走就走的旅行,開一家喜歡的店,大膽愛喜歡的人,寫自己的文字,做自己的音樂。
只要是自己真正熱愛的,只要不以傷害別人為代價,那就應該大膽去做。
挺喜歡一個中學同學,從小畫漫畫,初中畢業后就上藝校進行專業學習。剛開始的確連房租都繳不上,但是經過這么多年堅持,終于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漫畫師。
和她聊天時感覺她是很幸福的,生活就那么簡單,編腳本,畫漫畫。
她的故事并不是勵志類型的,她說沒感覺一路走來多苦,也從來沒有體會過那種堅持到死的感覺。喜歡的東西,哪里需要堅持呢?
反正她也不了解社會,不了解升職加薪勾心斗角,不了解這個時代進步還是倒退。
當年父母反對又怎樣?不買車買房又怎樣?還不是過出了讓別人羨慕的生活。
她從不會給我聊一些道理,對于現在,熱愛就行。
06
沒有什么生活是理所應當的,在我們苦苦追求考試成績時,韓寒不也就寫自己喜歡的文字,開自己喜歡的賽車,成就比我們大許多了嗎?
一般人會說他可以把愛好當做飯碗,而我們不行。但是我們都沒有去試過,又如何知道呢?
堪布曾講,修行可以讓你獲得真正的自由,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而是擺脫社會的慣性。
那些真正實現生活自由的人,就是做了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