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由父親母親共同打造。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決定家庭的風水。
如果說父親是山,母親就是海。山給人依靠,海撫慰人心。
如果說父親是燈,母親就是火。燈照亮方向,火帶來溫暖。
父親的格局,決定家庭的方向
所謂格局,“格”是人格,“局”是眼界、胸懷。作為家庭列車的火車頭,父親的人品高尚、胸懷寬廣,才能確保家庭的發(fā)展方向不出錯。
有大心量者,方能有大格局;有大格局者,方能成大氣候。這一點,中國的漢字早就作出了精妙的詮釋:站在山上的人眼光看得長遠,故為“仙”人;站在山谷里的人眼界格局有限,故為“俗”人。
父親有大格局,未必求家業(yè)繁盛、名傳千古,格局還體現(xiàn)在對生活的態(tài)度,對逆境的豁達。想起那篇動人的文章《把笑容帶回家》:
在一個貧困的農(nóng)村家庭里,孩子考高中差了1分,要交8000塊的擇校費。母子倆正發(fā)著愁,父親卻帶來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我下崗了?!钡赣H說這話時,是笑著的。
年邁體衰的父親找工作連連碰壁,但每天回到家母親問他情況,他都笑著答“差不多了”。
突然有一天,父親改了口,說:“明天就上班啦!”這一次,他笑得更開心了。
父親踩著家里唯一的三輪車開始做工,卻在運貨時不慎受傷?;氐郊遥赣H卻依然笑嘻嘻的,連說“沒事,沒事”……
最終,一家人靠著父親的這輛三輪車,攢齊了學費。孩子也受到父親的感染,暗下決心,在高中期間發(fā)奮學習,考上了名校。
在我們身邊,太多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錯,卻常常因為孩子的一時成績、生活中的一點困難而硝煙彌漫。而這位貧窮的父親能夠臨危不亂、豁達樂觀,“欲為大樹,莫與草爭”,就是難得的格局。
一個人無論處在什么位置,都不能限制他內(nèi)心的曠達,男人尤當如此。
父親有了大格局,他的妻子才會有遇事不亂的定力,他的孩子才會有勇往直前的動力。而這一切,就是一個家庭為未來的興旺所積蓄的力量。
母親的情緒,決定了家庭的溫度
如果說父親在家庭中扮演的是掌舵者、領(lǐng)導人的角色,那么母親則是一個家庭的調(diào)節(jié)閥、供氧機。
作家梁曉聲曾說:“人類生活中最溫馨最富有詩意的,能使人類情感得到凈化、趨向美好的部分,源于女性。男人成就世界,而女人成就了男人?!?/span>
我們常說“成家立業(yè)”,成家了才能更好地立業(yè),就是因為丈夫浸潤在妻子的溫柔、家庭的溫暖之中,能夠更有干勁、無后患地為生活打拼。
胡適與母親
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情感的話”。
小時候,胡適家境頹敗,每年除夕總有一大群討債的來家里,每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上不肯去。胡適的大哥見狀早已避出去了。母親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謝灶神,壓歲錢等事,臉上沒有一絲怨氣,只當做沒看見這一群人。
到了近半夜,母親才走后門出去,請一位鄰居到家里來,給每一家債戶分一點錢,和顏悅色地把一個個討債的送走。一會兒,大哥敲門回來了,母親從不罵他一句。并且因為是新年,她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胡適回憶說,有六七年都是這樣過年的。
家里大嫂不懂事,二嫂氣量小,但胡適的母親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他們常常鬧意見,只因為我母親的和氣榜樣,他們還不曾有公然相罵相打的事。”
母親的和善并不代表無原則地縱容寵溺孩子,恰恰相反,母親管束胡適最嚴。
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他一句,打他一下,她會給孩子罰跪,說理,無論怎樣重罰,她都不允許兒子哭出聲來,因為她教訓兒子不是借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最后,胡適寫道: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span>
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所以,當你教育一個男童,你教育的只是一個男童;但是當你教育一個女童,你教育的是整個家庭和下一代。
著名編劇人廖一梅說:“我不認為好太太一定要做家務,我就不會做飯,但我自信給家人的東西比做飯更重要。”
如今,兒子開朗樂觀,人生目標是要快樂。廖一梅說:“我跟兒子說這個目標不錯,自己也挺得意,覺得我和老孟(丈夫孟京輝)潛移默化挺好?!?/span>
家庭和睦,是最高境界的修行
寫就了無數(shù)偉大的鴻篇巨制的作家歌德,閱盡世間繁華與悲苦,最后卻說:“無論是國王還是農(nóng)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父為乾天,母為坤地。乾坤相宜相吸,人宇和美無極。父親有方向,母親有溫度,一個家庭的運勢必然順遂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