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養生,究竟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專家表示,其實好的養生法都藏在日常習慣中,堅持這10個生活習慣的人,一般身體都不會太差。
“一清”——清淡飲食
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風等“富貴病”越來越多,而醫生常給出的建議就是:日常飲食要清淡!
但這并不是說只吃素不沾葷,而是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控制好蛋白質、脂肪、碳水間的平衡??偟膩碚f盡量做到這幾點:
①四少:少油(每人每天在25-30g);少糖(每日糖的攝入量在50g以下,盡量不超過25g);少鹽(成人每日攝入量不超過5g);少辛辣油膩。
②多樣化:每餐飯動物肉、雜糧、薯類、蔬菜、水果、豆制品都兼顧上,而且吃到七分飽就差不多了。
③選擇健康的烹飪方式:少煎、炸、烤,要多蒸、煮、拌。
清淡飲食最能體現食物的原汁原味,也能最大程度地保存食物營養成分,同時也能盡可能減少身體負擔。
“二白”:
喝白開水和白天午睡
水是構成身體的主要成分,而且還直接參與人體的氧化還原反應,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水,細胞就不能進行正常的活動,血液循環、呼吸、消化、吸收、內分泌、排泄等也就難以繼續下去。
所以平時要學會主動喝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溫也不可過燙,37℃左右為宜。
中醫把午覺又稱為“子午覺”,是指中午11點到13點時睡的覺,這時正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適當睡眠,有調節陰陽平衡的作用,令人神清氣爽、精力充沛。
而現代研究也發現,經常午睡可使心臟病死亡危險降低37%。因為午睡可以舒緩心血管系統,并降低人體緊張度。
要注意,午睡時間不要過久,20-30分鐘為宜。
“三調”:
調脾胃、調腸道、調補氣血
我們吃下去的所有東西,都要靠脾胃來消化吸收,再將營養運送到身體各個部位,轉化為氣血能量。而脾胃不好的人,營養吸收不足,體質也就差。
除了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如八分飽、規律吃、細嚼慢咽等。還可以試試吃下面這款養生粥調理脾胃:
牡蠣養胃粥
食材:牡蠣200克、小米100克、紫菜、豆豉、生姜絲、油、食鹽適量。
牡蠣被稱為“海洋里的長壽寶貝”,其不但富含多種氨基酸、脂肪酸,對于大腦、神經都有好處;另外碳酸鈣含量很高,有助于治療胃腸潰瘍。而從中醫的角度,其則可以可以補腎、滋陰養血、安神助眠。
做法:把小米淘凈煮粥,牡蠣在鹽水中泡20分鐘,洗凈,倒入粥鍋,加入油、生姜絲、鹽、豆豉、紫菜,調勻,用小火將牡蠣煮熟即可,每天吃1碗。
功效:滋陰養胃補腎、養心安神,對胃炎、消化性潰瘍、糖尿病、前列腺炎等疾病有食療作用,男性女性都能吃。
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中有99%是由腸道吸收的,70%的免疫力也來自于腸道。相關研究顯示,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癥等在內的50多種疾病都與腸道健康有關。可以說腸道的健康程度和壽命息息相關。
但這一切都離不開腸道內數以億計的菌群,因此,平衡腸道菌群對整個機體的健康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常除了直接補充益生菌,如吃酸奶、泡菜、豆豉,或者益生菌補充劑,還可以吃一些益生菌的“口糧”,幫助維持其數量與活力~
①膳食纖維:膳食纖維不僅能夠幫助維持腸道黏膜完整性,還可以幫助保持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像十字花科蔬菜、木耳、菌藻類等都可以常吃。
②果膠:果膠是一種非淀粉多糖,可以為腸道中的有益菌提供能量;分解后的果膠產生短鏈脂肪酸,能夠抑制有害菌的生長。蘋果、山楂、香蕉等水果中富含果膠。
血液充盈運行暢通是身體健康的保證,其不僅可以為臟腑經絡提供日常生理活動的營養物質,同時也可以對局部生理功能進行調節,避免生理功能紊亂或者引發損傷。
氣血雙補第一湯
這是清宮最長壽的女性之一“甄嬛”常喝的一碗湯,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由三味藥食同源的食材組成——羊肉補虛溫中;當歸養血補血;生姜溫中散寒。
烹飪步驟:羊肉200g,當歸30g,生姜10g。小火燉到肉爛時即可。
食用方法:補氣血時,應用純湯,也就是不加鹽。但若覺得吃肉沒味道,可先倒出湯,在肉上加入調料食用。
“四好”:
好樂、好睡、好動、好想
俗話說“百病生于氣”,這并不僅僅是夸張的言辭,焦慮、抑郁、憤怒、悲傷等不良情緒真的會蠶食你的健康——研究發現,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疾病已達200多種,包括抑郁癥、消化性潰瘍、癌癥等!由此可見保持好心情的重要性。
而《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樂觀的人更有可能活得久,并實現超長壽命,可達85歲或以上。其中,樂觀組比不樂觀組的壽命長約10%。
因此,平時多去探尋自己喜歡的事情,進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如跳舞、打太極、旅游等;
別忘了老朋友,更要結識新朋友,約上三五好友去打牌、下棋、逛街、喝茶、釣魚等,愉快的社交氣氛有利于放松身心。
睡眠被稱為“十全大補”,尤其是深度睡眠,對于內分泌、心血管活動、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的休整是最為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
而想要獲得更多的深睡眠,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①23點前入睡;
②不要在床上玩手機、看電視、吃東西;
③關閉燈光,保持20℃左右的室溫,更有利于入睡;
④多曬太陽,促進松果體夜晚更好地工作,獲得深度睡眠。
運動的好處不是說說而已,其有利于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能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機能;能促進體內物質代謝……
另外,美國一項歷時18年、涉及144萬人的研究表明,長期有運動習慣的人,可以降低13種癌癥的發病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周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可以平均拆分到一周里,每周運動5天,每天至少30分鐘。同時運動要注意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尤其是存在慢性疾病的人,運動前最好先咨詢醫生,運動后監測自己的血壓、血糖、心率等,以免意外發生。
身體怕不動,而腦子怕不用。大腦作為人體中樞的“指揮官”以及“司令部”,更是長壽之本的基礎。
多用大腦可以延緩腦細胞的老化,這不但可以提高腦神經的靈敏性,同時還能開發大腦潛在的能力,并對預防老年癡呆很有效果。
建議中老年人日??梢?strong>多看書、看報、下棋還有打麻將,有條件的還可以報一些興趣班或者老年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