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它的到來,意味著新一個輪回的開始。
俗話說“立春伊始一年端,全年大事早盤算”,那此時我們在飲食和日常生活上應該怎樣調養,才能為全年的身體健康打好根基呢?
立春時節有“吃春”的習慣,以祈求新的一年身體健康、新春納福,像春盤、春卷、春餅、立春飯等都是這一日的特色美食。
但傳統春卷多是油炸而成,其中的餡料有的是滿滿的甜豆沙,有的是純肉餡……要想給一整年的健康開個好頭,那下面這3個講究你一定要知道。
餅皮
面粉里巧加粗糧
傳統春卷、春餅皮多是用精制白面制成,但長期食用精細化作物,一來容易導致B族維生素等營養攝入不足;二來還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建議大家在做春卷、春餅皮時,可以用燕麥面、玉米面、黃豆面等粗糧面粉替代部分白面。
燕麥餅皮
做法:
① 將面粉與燕麥粉按照2:1的比例混合均勻,然后加入適量溫水,把面揉成團狀;
② 待揉成光滑的面團后,醒發10~15分鐘,再將面團揪成合適大小的劑子,搟平后即可用來包裹食材。
餡料
葷素搭配要合理
餡料選擇建議以蔬菜為主,以葷菜為輔。葷素比例最好控制在7:3,即七分素、三分葷,這樣才能達到膳食均衡的要求,從而全面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營養素,提升人體免疫力。
烹飪方法
少油炸,多蒸煮
普通成人每天的食用油攝入量應控制在25~30g,而老年人以及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患者則更要少吃油,每日20克以內就足夠了。
為了減少用油量,大家在烹飪春卷、春餅時,可以先把餅皮上鍋蒸熟,再用它來包餡料;調制餡料時也應盡量少放油。
上面也說過,春餅、春卷中的餡料應以蔬菜為主。那這個時候又適合吃哪些時令蔬菜呢?
中醫認為,春天是陽氣生發的季節,如果這時候不順時養陽,那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就很容易出現陽虛的情況,從而讓外邪更有機可趁,患病風險大大增加。
因此,中醫里有“春養陽氣勝良藥”的說法,在這時最適合吃的就是像豆芽、韭菜、薺菜等具有養陽功效的食物。
豆芽不僅有生發陽氣的作用,還有利于肝氣疏通、健脾化濕、清熱潤燥。
而且,黃豆、黑豆等豆子發芽后其中的維生素C含量都有所增加,蛋白質吸收率也有所提高,能補充了營養,又不會給腸胃增加負擔。
巧烹春三芽
做法:
① 黃豆芽入鍋焯水20~30秒后撈出,綠豆芽中加少許醋防止水分流失,海蜇絲也入鍋焯燙一下;
② 起油鍋,先下入黃豆芽和黑豆芽翻炒,基本成熟后再放入綠豆芽;
③ 加適量白糖、鹽、醋、醬油調味增色,最后下入海蜇絲,翻炒均勻后即可出鍋。
小貼士:這菜可以直接配米飯吃,也可以作為餡料裹在春餅、春卷之中。
韭菜不僅有 “起陽草”、“洗腸草”等稱號,李時珍還曾在《本草綱目》中把它稱為“肝之菜”,因為它獨特的辛香氣味,對于疏調肝氣也有助益。
立春時吃點韭菜,不僅能助陽、潤腸,還正好對應了“春季養肝”的養生要點,好處多多。
韭菜爆鴨血
做法:
① 鴨血改刀成條,先用水焯煮半分鐘,瀝干后再入油鍋炸到有焦邊,韭菜洗凈切段備用;
② 鍋內留少量底油,下入姜蒜爆香后放入韭菜,翻炒片刻后下入鴨血、生抽、醬油,用水淀粉勾芡后再下入紅辣椒粒,炒勻后即可出鍋。
俗話說“良藥十分不如薺菜三分”,薺菜是春季最有代表性的野菜之一,它不僅能養陽氣,祛寒的作用也很強,同時它還能消水腫而不傷脾胃,助消化功效也很不錯。
薺菜豆腐羹
做法:
① 薺菜洗凈后入熱水鍋焯一下,然后過涼水,擠干水分,切成碎末;
② 胡蘿卜、豆腐切丁,雞蛋打成蛋液備用;
③ 鍋中燒水,放入豆腐丁,大火燒開后轉中小火燉5分鐘,放入胡蘿卜丁、鹽、胡椒粉、雞精;
④ 倒入水淀粉勾芡,再倒入蛋液形成蛋花,最后下入薺菜末,出鍋前淋上少許香油即可。
蔥、姜、蒜、辣椒等都是辛溫的食材,有益氣通陽、發散風寒的功效。而且這類食材還有不錯的殺菌作用,適當吃一點,有助于預防流感、輔助調節三高。
五彩洋蔥
做法:
① 將洋蔥切片,紅辣椒、蔥切絲,蒜切末備用;
② 起油鍋,油熱后下入紅辣椒絲和蒜末,炒出香味后放入洋蔥;
③ 洋蔥快熟時再下入蔥絲,然后加少量鹽調味即可出鍋。
除了飲食之外,大家在立春時還可以多用手指梳梳頭。這個動作不僅有助于補充陽氣、提升人體的抗病能力,還能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滋養頭發,預防頭痛等疾病。
動作一:食指指肚從前額開始,順著頭皮向后捋16次或24次;也可以從頭頂開始,朝著兩耳方向進行按摩。
動作二:按摩完后用兩只手掌交替輕拍頭頂。
另外,關元穴、命門穴、神闕穴等穴位都是溫陽祛寒的重要穴位,大家有空時也可以適當進行按揉刺激,幫助固護人體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