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學”祝兔年吉祥送您幸福安康!做中國心理服務的引領者
中庸學
創(chuàng)普通人聽得懂的理論
教人人都學得會的技能
選素質(zhì)高專業(yè)強的執(zhí)業(yè)
做老百姓買得起的服務
助人人成為最好的自己
這是龍心理研究推送的第91篇原創(chuàng)文章
============================
2023年2月2日,江西省省、市、縣聯(lián)合工作專班在上饒市鉛山縣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胡鑫宇事件的調(diào)查情況,這一事件終于讓全國人民看到了事件完整的真相。
斯人已去,讓人痛惜。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胡鑫宇事件給所有的父母敲響了警鐘,發(fā)出了警示: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做父母?
跳出這一具體事件,回顧歷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后,我們的教育最大的變化就是徹底拋棄了過去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教育模式。西方心理學與心理咨詢的引進,大大提高了民眾的心理健康意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水平。然而奇怪的是,民眾的心理健康意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水平的大幅提高,卻并沒有能夠減少青少年乃至全體民眾的心理問題,相反,各個年齡段、各種心理問題卻越來越多。
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
我們的家庭教育究竟應該朝什么方向走?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胡鑫宇事件自出事以后的一百多天里,牽動了全中國人民的心。只有從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避免類似悲劇重演,才對得起這條逝去的生命,讓孩子的死變得有價值!
總結(jié)一下,胡鑫宇事件至少給天下所有的父母提出了四條警示,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警示一:千萬別把孩子當寵物養(yǎng)
現(xiàn)在的父母愛孩子,什么家務活也不舍得讓孩子做,只要學習好,什么禮貌呀,規(guī)矩呀,統(tǒng)統(tǒng)可以不管;只關注孩子吃的好不好,穿的好不好,錢夠不夠花,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毫不在意;父母只忙著掙錢,這哪里是養(yǎng)孩子呀?這完全是把孩子當寵物養(yǎng)!這樣養(yǎng)出來的孩子,出什么問題都不奇怪。這是現(xiàn)在家庭教育最大的弊病!
父母不教育孩子守規(guī)矩,不舍得讓孩子吃苦,將來社會會教育他,會讓他吃苦,這個時候,孩子哪里有什么能力去應對呢?出問題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那么,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三字經(jīng)》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意思是說:僅僅是供養(yǎng)子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
《論語》中,孔子說:“愛之,能勿勞乎中?焉能勿誨乎?”意思是說,父母愛孩子,能不讓孩子承受中等強度的勞苦嗎?怎么能不教育孩子呢?
可現(xiàn)在的絕大部分父母,別說中等程度的苦,哪怕是一丁點兒的苦也不舍得讓孩子吃,不教孩子人情事故,不教孩子學習面對壓力和挫折。結(jié)果當遇到挫折和壓力的時候,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面對,甚至連起碼的求助都不知道,只知道說自己不想讀書了想回家,卻不知道,也許是不敢把內(nèi)心的真心話告訴媽媽。
《三字經(jīng)》和《論語》中的這些話,對于今天新時代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特別實用的價值。
所以,請父母們記住:孩子不但要從小教育懂禮貌、聽話,更要讓孩子學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怕孩子做事。孩子只有學會面對錯誤,才能學會面對挫折和壓力。父母千萬不要包辦孩子的事情,千萬不要把孩子當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做不了寵物!
要讓孩子學會面對和承受中等程度的勞累,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適應高中繁重的學習任務。
另外,還要讓孩子學會面對環(huán)境變化。
警示二:升學已經(jīng)成為很多孩子的人生關口
根據(jù)相關報道,胡鑫宇從小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鄰居口中的品學兼優(yōu)生,但高中,成了他人生的轉(zhuǎn)折點。他高中的入學成績在全校1303名高一新生中排名第65名,非常靠前,但由于進的是重點班,全班65名學生,他的排名第58名,成了倒數(shù)。
毫無疑問,在班里倒數(shù)的成績,肯定會和前幾名的感覺非常不一樣,無疑讓原本在班里是前幾名的他,一下子體驗到了倒數(shù)幾名的感受。
盡管我們所有人都知道,胡鑫宇在班里成績排名的倒數(shù),其實并不是他學習成績下降造成的,而是因為他進入了一個特別優(yōu)秀的集體,他的實際能力水平和在全級的排名其實并沒有任何變化,然而,在這個從來沒有受過如此大的挫折的孩子面前,這無疑就是一場他根本無法承受和面對的巨大災難,讓他的內(nèi)心徹底崩潰了,他眼里的世界一下子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才是導致胡鑫宇突然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心理根源。他所有的壓力和癥狀都源于此!
實際上,小學初中成績很好進入高中以后出現(xiàn)問題的,幾乎每所中學每年都有,我也幫助過這樣的孩子,胡鑫宇的經(jīng)歷不過是一個特別非常典型的極端例子,因此,對于所有的家長都具體警示作用。
一方面,由于許多父母都把孩子當寵物養(yǎng),孩子都是被動地聽從父母的安排,從來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真正感受,也從來沒有受過累吃過苦,所以,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小學升初中或初中升高中以后,根本就吃不了隨著科目增加而增加的寫作業(yè)的苦。
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在小學、初中的成績好,完全是靠聰明,而不是靠努力得來的。因此,當作業(yè)增加、科目增加以后,有些孩子靠聰明不能實現(xiàn)成績好的目標的時候,就蒙了,被嚇到了。而一旦孩子不能接受名次下降的現(xiàn)實,出問題也就成了必然的結(jié)果。
因此,孩子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甚至是高中升大學,都有可能成為孩子人生的關口,父母應該加以特別關注。
警示三:父母對孩子的異常變化一定要高度重視
根據(jù)相關報道,胡鑫宇9月份才開學,9月27日一天內(nèi)與母親三次通電話,向媽媽哭訴不想讀書想回家;
10月1日母親與哥哥從福州趕回安撫他,4日二人又離開家趕往福州;
10月5日胡鑫宇又與母親通話三次,幾乎是9月27日的重演,但沒有人知道電話里母子都說了些什么;
就在出事前的某一天,他讓媽媽關掉了他的手表手機。不知道他當時是怎么跟媽媽說的,如此反常的舉動,居然一點兒也沒有引起母親的警惕;
10月14日傍晚,胡鑫宇失蹤,最后的錄音是23:08分,他說:“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了,快0點了,干脆再等一下,直接去死吧。可以的,因為我今天已經(jīng)有點不清楚了,現(xiàn)在我好想去死,感覺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了。”
從一個成績很好的好孩子,突然頻繁向媽媽哭訴不想上學想回家,顯然不正常,而且是非常明顯的異常。從孩子向家長反饋自己的想法感受,到孩子出事,18天的時間,而且期間孩子多次和媽媽溝通不想上學想回家,沒有得到準許,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突然提出關掉手表手機,仍然沒有引起媽媽的警覺。出事前胡鑫宇在社交平臺上留下這樣的話:“我試著銷聲匿跡,原來我真的無人問津。”這一試,就發(fā)生在他讓媽媽關掉手表手機之后,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雖然媽媽也關注到了孩子的痛苦,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大老遠從福州回到江西家中安撫他,讓哥哥帶他出去玩、答應他的要求買錄音筆等等。但現(xiàn)在看來,父母顯然是重視程度不夠,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應對措施很不到位,既沒有持續(xù)陪伴,也沒有尋求專業(yè)人員的幫助,更沒有請求學校老師同學的配合和幫助,最終釀成了這場悲劇。
所以,父母對于孩子的異常變化,一定要高度重視,及時溝通,措施到位,具體要做到以下四條:
1、要與孩子深入交流,找出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的辦法;
2、要增加與孩子的溝通頻率和陪伴時間,給予足夠的情感支持;
3、要尋求專業(yè)心理服務人員的幫助,給予專業(yè)的心理支持;
4、要與學校及時溝通,尋求學校老師、同學的關注、支持和幫助。
抑郁癥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誤的應對方式。只要做到了以上四條,這場悲劇其實完全可以避免。
警示四:過猶不及,什么都不管和什么都管都是問題
胡鑫宇的父母當然是愛他的。可惜,這是一種錯位的受,也就是前文中所說的是把孩子當寵物養(yǎng)的愛。
當胡鑫宇向媽媽提出不想讀書想回家以后,遭到了媽媽的果斷拒絕,媽媽讓他“撐”到國慶節(jié)。國慶節(jié)媽媽的確是回家安撫了他,然而,這種安撫僅限于陪他玩,滿足他買錄音筆的愿望,根本就沒有從根本上幫助他解決問題。很顯然,在父母的眼里,只要哄一哄,這事兒就過去了。18天的機會,就這樣被浪費了。
其實,很多父母和胡鑫宇的父母有著相似的想法:只要孩子正常上學了,就沒事了。悲劇,就是在這樣的漠視中發(fā)生了。
胡媽媽屬于只要上學,什么都不管的那種。
現(xiàn)實中,還有與胡媽媽完全相反的一類父母,那就是事無巨細什么都管,冷熱加減衣服、吃飯多少都由媽媽(這類比較常見)說了算,幾點睡覺幾點起床幾點寫作業(yè),什么洗臉刷牙洗澡換衣服,從三歲這么管,到十四五歲了,還這么管。似乎媽媽不管,孩子就如同小狗小貓等寵物一樣。
這一類父母,屬于對孩子過度控制類型,甚至有些父母直到孩子進入社會了,找對象找什么樣的,也得由父母說了算。
結(jié)果呢,孩子就真的如小狗小貓一樣,成了低能兒,然而孩子的脾氣卻可能越來越大,到最后,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再也管不了了,學也不上,活也不干,又或者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
那么,父母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
《道德經(jīng)》中說:“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意思是說,我們父母生了孩子,養(yǎng)了孩子,要做到以下三點:
1、父母生了孩子,但父母并不是孩子的主人,父母對孩子并不擁有所有權(quán)和決定權(quán),孩子的人生屬于孩子自己。所以,父母不能把自己的要求不分青紅皂白就強加給孩子,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
2、父母為孩子做了很多,但父母不能因此就自恃有功,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不能無原則無底線地對孩子提出這樣或那樣的要求;
3、孩子長大了,父母不能試圖主宰孩子的生活。
希望以上警示能引起父母們的思考,更希望能夠幫到更多的孩子,以后再也不要發(fā)生胡鑫宇式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