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之
就在前天,又看到一個孩子從家里的窗戶跳了出去。那可是十幾層的高樓,孩子就這樣沒了。據說,很可能是作業多、壓力大的緣故。近年來,類似的新聞時有見諸報端,這還只是個別的極端情況,厭學、網癮等更是困擾了很多家長,至于其他常見的各種心理問題則更多,種種跡象表明,我國出現心理問題的兒童、青少年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
近日筆者還看到這樣一則消息:“為維護天津市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天津市衛計委及天津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天津市精神衛生中心與天津市東麗區衛計委,天津市東麗區教育局、天津市東麗區婦幼保健院聯合在東麗區率先開展了‘醫校結合的學生心理健康守門人項目’。‘心理守門人’旨在提高教師對學生精神心理問題的識別能力,建立學生日常心理行為問題篩查機制,通過‘互聯網+’模式,維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成員遍及班主任、校內心理健康教師、優秀的區級心理健康教師和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分三級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宣傳及輔導。”這一方面表明了各級相關部門對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學校、教育主管部門以及衛生部門高度重視的問題。
我們不禁要問: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為什么越來越多?
有些人,包括心理學界的專業人士和從事心理健康工作的心理咨詢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過去中國沒有心理學,中國人不了解心理學知識造成的。也正因為如此,有很多人就愛上了心理學,成為勤奮的心理學學習愛好者。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西方的心理學時隔六十年后再次進入中國,心理咨詢也隨之而來;進入新世紀以后,國家更是開始了心理咨詢師的職業資格考試,心理咨詢被稱為朝陽行業而受到很多人的熱捧,截止2017年底,已經成功拿到心理咨詢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數突破了一百萬!其成長速度實在驚人。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與之相伴的,卻是出現心理問題的人卻是呈明顯的上升趨勢的,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自殺也呈上升趨勢。為什么心理學、心理咨詢進入中國以后隨著人們對心理學、心理咨詢認識的增加和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人數的增加,出現心理問題的人數反而不降反增呢?
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學。合理的邏輯應該是:心理學和心理咨詢并不能有效減少被心理問題所困擾的人數的不斷出現和增加,雖然心理咨詢的確可以幫助一些從心理問題困擾中走出來。換句話說,心理咨詢并不能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這也就是說,心理問題的出現與懂不懂西方的心理學和心理咨詢并無直接聯系。那么,心理問題出現的根源在哪里呢?
還有人認為是因為現在孩子的學習任務太重、壓力太大造成的??墒菍W習畢竟不是吃飯睡覺,怎么可能讓孩子連吃飯睡覺這樣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不顧、失去興趣了呢?西方心理學研究認為,人只有先滿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以后,才會去考慮精神需求,難道那些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的家長會因為成績不好而要了孩子的命?顯然,這樣的理由不成立,只是乍聽上去似乎有道理而已。
其實,對于將原因歸結于學習任務重、壓力大是典型的外歸因心理,是不理性的分析,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也不符合事實和邏輯。試想:同樣的環境,為什么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出現問題而獨獨這些人出現了問題呢?難道不應該從自身找原因嗎?不從自身找原因,把全部責任一股腦兒地推給了外部環境,這顯然不是正確的思路,也不符合事實。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心理問題的出現,使中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越來越多?
筆者接待的前來咨詢孩子學習問題或心理問題的家長非常多,也親赴京、滬、津、翼、蘇等三十多個省市提供上門心理援助服務。筆者總結發現,絕大多數的這些問題,家長都有一個共性:這些家長都非常愛孩子,孩子做什么都不放心,所以都是自己替孩子做;可后來突然發現自己管不了孩子、孩子不再聽父母擺布了,或者覺得孩子大了應該自己去做了,卻發現孩子做什么都做不好,于是發火、焦慮、急燥,四處求助;還有少數的家長則恰恰相反,他們秉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對孩子過度冷漠、粗暴,動輒拳腳棍棒相加??瓷先ゼ议L都是為了孩子好,好無奈,很無辜。然而事實上,問題的根源并不在孩子,而在于我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上!是家長在使用錯誤的教育方法,用扭曲了的“愛”把孩子的心靈和思維塑造成了畸形。從根本上來說,是家長用畸形的愛通過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扭曲了孩子的心靈,最終導致了孩子心理問題的產生。簡而言之,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愛出了問題,教育出了問題。
高爾基早在上世紀初就曾經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笨梢姡恢皇俏覈嬖趩栴},國外也同樣存在家長用不恰當的愛去愛孩子的問題,而且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因此,對孩子的愛和教育,是導致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源,問題的根源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正是在家長身上!
當孩子出現了某種問題,作為家長,您是否反思過自己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護苗成長,您做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