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畢業之后,每個人都要各奔東西,都有各自的生活了。社會的磨練和時間的沉淀,也許讓每個人的層次都不一樣了。圈子不同,不必強融。所以也沒什么話題可聊的了。
其實同學情只代表著自己的過去,人不能單靠懷念過去生活,還是要向前看的。
至于為什么同學群里說話的永遠是那幾個人,而大部分卻都是沉默的?我覺得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真正混得好的人,再看同學群這種圈子,就看得比較淡了。
混得好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成功,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努力換來。每天在群里吹牛打炮,傷春悲秋,發搞笑段子并不能給自己的事業帶來任何幫助。并不是看不起其他人,只是同學之間的感情看得淡了,只適合埋藏在心里。
所以,他們其實不愿花太多的時間去關注同學群里那些傷春悲秋的負能量,或者那些只為博君一笑的搞笑段子。
第二,混得差的人,再看同學群這種圈子,就看得比較淡了。
混得差的人,他們本身經濟條件就不太好。再看同學群里那些旅游照,方向盤照,大餐照或許會感嘆命運的不公吧。覺得自己的圈子跟他們不同了,抹不下臉面來去湊熱鬧了。再看那些傷春悲秋的娛樂段子,也覺得跟自己沒什么關系了吧。
所以,混的差的人,只想找個黑暗的角落,然后靜靜地,靜靜地呆在那里,直到被所有人都遺忘。
第三,那些混的中等的,或者自認為混的很好的人,就是群里的活躍份子人。
其實一個群里也就那么幾個,群里的消息大多數都是他們貢獻的。有什么同學之間的活動,也大多數都是他們組織的。
混的中等的人,他們喜歡讓大家知道他們混的比大部分人都好。他們喜歡讓大家知道他們是很重視同學之情的。他們往往會在群里發一些不經意間的炫富舉動。
所以,真正混得好的人看淡了混同學群。混的差的人害怕混同學群。只有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才有空每天傷春悲秋,或發發段子博君一笑。
其實同學情只代表了自己的過去。志同道合的人當然應該保持聯系,但如果是泛泛之交的話,就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