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和秦叔逵教授共同擔任主要研究者,將FRESCO研究推上了了世界的舞臺,并獲得了令人振奮的研究結果。請李教授回顧一下這項研究的背景,并請您談一談開展這項研究時的初衷。
李進教授:腫瘤資訊的觀眾們,大家好!關于開展FRESCO研究的初衷,是因為對于中國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而言,迄今為止僅有三個化療藥物(氟尿嘧啶、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此外,還包括兩個大分子單克隆抗體(貝伐珠單抗和西妥昔單抗)。如果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僅接受化療,總生存期約為20個月。如果晚期結直腸癌患者接受化療聯合大分子單克隆抗體,總生存期可延長至23-25個月。然而,對于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而言,23-25個月的總生存期遠不能令人滿意。為了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或者說為了使患者能有更長久的時光與家人相守,那么亟需研發出新型藥物以控制疾病,使患者能夠在無需承受更多毒副反應的情形下接受治療。上述就是我們當初開展FRESCO研究時的重要初衷。
在既往的臨床前研究以及I期、II期臨床研究中已經發現,呋喹替尼能夠有效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期,尤其是結直腸癌患者。I期臨床研究已經顯示,呋喹替尼對于部分結直腸癌患者顯示了非常優異的療效,能夠有效控制腫瘤進展。這種療效結果與呋喹替尼的作用機制密切相關,呋喹替尼主要通過阻斷腫瘤區的血液供應,以達到控制腫瘤的目的。在此良好基礎上,我們于全國范圍內啟動了大型的隨機對照III期研究(FRESCO),以期通過該研究能夠證實呋喹替尼在晚期結直腸癌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主持人:FRESCO研究獲得了成功,這對于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實踐有怎樣的影響和意義?
李進教授:在以往,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經一線、二線化療失敗后,并沒有標準的三線治療。隨著FRESCO研究的成功,患者將有了更多的治療選擇。對于既往接受過一線、二線化療的患者,無論其是否接受了大分子單克隆抗體治療,均能獲益于呋喹替尼治療。這種獲益體現在腫瘤獲得控制和退縮,同時患者的生活質量不受明顯影響。因此,如果呋喹替尼能夠在國內上市用于臨床,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將有更多的生存希望。隨著科學的發展,今后必將有更多和更新的藥物問世,如果患者在現今能夠通過有效的治療而延長生存期,那么將有機會在今后獲得更多和更新的藥物治療,從而獲得更大的生存希望。
主持人:作為FRESCO的主要研究者,您認為呋喹替尼能夠在轉移性結直腸癌中獲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呋喹替尼有哪些獨特優勢?
李進教授:FRESCO研究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國和黃藥業自主研發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呋喹替尼是一種強效的藥物,能夠強有力結合VEGFR1、2和3,這是非常成功的藥物研發成果。在此需要特別感謝和黃藥業能夠研發出如此強有力的藥物。其次,中國的研究者、和黃藥業和禮來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資源和資金來推動和發展這個藥物。最后,參與FRESCO研究的28家中心共同攜手和齊心協力,為這項臨床試驗的順利開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此需要特別感謝秦叔逵教授和28家中心對于該研究的支持。同時還需要感謝參與該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庭,如果沒有他們的奉獻,這項研究不可能獲得成功。需要強調的是,在FRESCO研究中,有65%的患者獲得了疾病控制,但仍有35%的患者未能獲益于呋喹替尼治療,對于這部分患者而言,他們是背負著疾病進展風險的,相當于用他們的生命為今后的患者提供了幫助。因此,我認為,某個藥物在臨床研究中獲得成功,這其實是各方力量團結協作的結果。
主持人:展望未來,應如何推動轉移性結直腸癌治療的進一步發展?
李進教授:就目前而言,在全球范圍內,有很多制藥公司、研究單位、基礎研究者以及科學家正在孜孜不倦地開發抗腫瘤藥物。近十年以來,多種抗腫瘤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均顯示了非常卓越的療效,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多種實體瘤中均顯示了強有力的抗腫瘤療效,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可以設想,在未來,如果將小分子靶向藥物、大分子靶向藥物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化療進行聯合,并輔以二代測序(NGS)及其他檢測技術,同時能夠著力甄別出生物標記物,那么將有可能在較短時間內獲得突破性進展。基于此,我預測在不久的未來,攻克腫瘤是可以預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