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做小課題研究
一、什么是小課題研究
很多老師看見“研究”二字望而生畏,認為一線教師只管教書,研究是專家或教研員做的事,越如此與研究越疏遠,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并非困難使我們放棄,而是因為我們放棄,才顯得如此困難”。今天,希望借這次發言使大家明白,小課題研究原來如此簡單,很多老師其實有意無意地開展過,只是可能目的不夠明確,步驟不夠清楚規范,總結成果的意識不夠明顯而已。
有網友給小課題研究一個通俗的定義:它是以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運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師個人或不多的幾個人,在不長的時間內共同研究,取得結果,其研究結果直接被應用于參與研究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并取得實效的教育科學研究。
我的定義:小課題研究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獲取經驗的過程。主要特點是“小”。
1、選題內容和范圍小,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關注的是學生、教材、教學等方面問題的“某一點”,某一細節;
2,研究難度小,周期較短(長則一學年,短則一星期),參與研究的人員少(1至3人);
3、方法簡單,操作容易,見效快。
有專家認為這類課題無須審批立項,是教師自發進行、自我負責的“常態化”研究行為。它提倡一種“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長即成果”的理念。
▲蘇聯優秀教師維爾霍汶尼娜的研究案例(理解:什么是小課題研究)
女教師維爾霍汶尼娜從事創造性的研究工作已經由來已久。她在校務委員會的會議上,在區和州的講習班上做過幾個報告,后來這些報告被發表在學術性的刊物上(但發表從來不是主要目的)。在剛開始從事研究工作的時候,她和其他的教師相比,并不顯得有什么特殊的根底。實際工作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使她非常關心——即學生的入學訓練和家庭里的智育、德育問題。有些學生在入學的時候眼界非常狹窄,語言極其貧乏,這給教師帶來了不少苦惱。但是這些事實的原因何在,回答這個問題卻并不那么容易。因此這位女教師開始研究一些事實,分析學生在入學時具備的概念、表象的范圍,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同時,也較仔細地觀察家庭的精神生活情況,了解學生在他的有意識的生活中邁出最初幾步時所處的智力的、道德的和審美的環境。
初步地研究、觀察和對比事實,進行了好幾個月。維爾霍汶尼娜把每一個學生的智力發展狀況跟其父母的興趣、文化修養和知識眼界做了對比。當觀察進行到第一學年末的時候,她已經得出了學生的智力發展依賴于家庭的文化修養的結論。這些結論說明,必須及早地關心學生的入學前的訓練。
后來,維爾霍汶尼娜找那些有孩子即將要入學的家長們談話。談話的內容涉及如何豐富家庭的精神生活,來擴大學生的表象、概念、興趣的范圍。家長們接受了她的關于建立家庭藏書、讓入學學生閱讀兒童讀物的建議。在新生入學前的好幾個月里,維爾霍汶尼娜就把自己未來的學生召集到學校里來活動,并且帶領他們到田野里去、到河邊去。這是一項有趣的、創造性的勞動,它的意義就在于擴大了學生的眼界,豐富了他們的積極詞匯,發展了他們的思維。維爾霍汶尼娜還把自己的科學研究的結果概括成一篇文章,在一份國家級的雜志上發表了。
這是一個小課題研究的典型案例。為何?首先,案例闡述了維爾霍汶尼娜發現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其次,選擇的是入學新生的語言問題;第三,研究時間約計一學年;第四,選擇了簡單的觀察、對比等研究方法;最后,研究人員僅1人。
二、小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仍以上例交流:怎樣進行小課題研究)
案例:(同上)
發現問題:“有些學生在入學的時候眼界非常狹窄,語言極其貧乏”;
2、分析問題、確定課題。發現問題后,維爾霍汶尼娜思考的是“這些事實的原因何在”,也就是“為什么如此”?這一問很有智慧,是科研精神的體現,反觀身邊不少同行,一遇問題就問“怎么辦”,沒弄清楚原因就伸手要招,這不科學。維爾霍汶尼娜花了好幾個月時間分析問題,采用研究、觀察和對比事實等方法,“研究一些事實,分析學生在入學時具備的概念、表象的范圍,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同時,也較仔細地觀察家庭的精神生活情況,了解學生在他的有意識的生活中邁出最初幾步時所處的智力的、道德的和審美的環境。”筆者提議,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像維爾霍汶尼娜一樣科學、審慎地下結論定課題。
3、實施行動、解決問題。維爾霍汶尼娜“找那些有孩子即將要入學的家長們談話。”建議“建立家庭藏書、讓入學學生閱讀兒童讀物”,“在新生入學前的好幾個月里,維爾霍汶尼娜就把自己未來的學生召集到學校里來活動,并且帶領他們到田野里去、到河邊去。”最終問題得以解決,“擴大了學生的眼界,豐富了他們的積極詞匯,發展了他們的思維。”維爾霍汶尼娜解決問題何以如此高效?關鍵之一在于她善于分析問題。假如她也如同一般老師發現問題就問“怎么辦”,緊接著伸手要招兒,然后胡亂試一通,恐怕會事倍功半,即使某個招兒居然靈驗了,她也無法形成正確的經驗和科學的研究習慣。在實施行動過程中,研究者要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才能較好地解決問題。其中反思至關重要,因為“課題的價值有賴于有效的反思”。
4、表達成果,實踐應用。“維爾霍汶尼娜還把自己的科學研究的結果概括成一篇文章,在一份國家級的雜志上發表了。經過小課題研究產生的文章,可謂水到渠成。
▲小課題研究源自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的關注,“心里有,眼里才有”:“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使她非常關心——即學生的入學訓練和家庭里的智育、德育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一要關注本學科教學領域的問題,二要多學習儲備學科教學的知識與經驗。
三、關于選題的幾點說明
(一)如何選題
1、要考慮是否有價值:于我是否有價值,是否解決實際問題,解決的是不是最突出的問題
2、必須立足于“小而精”:要選擇自己(或同備課組的二、三人)有能力駕馭,能搞得了,搞得好的具體實在的課題
(二)問題來源,即選題的基本途徑:a、教育教學困惑;b、與同行切磋交流;c、個人閱讀學習中的思考;d、以學生言行為“標本”,通過觀察、調查選題;e、應用他人研究成果。
(三)題目命名
1、重視擬題:確立一個合適的題目,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是對于整個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方向、內容、重點、方法的把握,題目含糊不清,意味著:研究方向不明、研究內容不清、研究重點不準。
2、擬題容易出現的問題(→后為修改建議,下同)
(1)題目范圍過大:《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小學二年級提高語文復習課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
(2)句式不規范,包括三種情況
濫用祈使句:《讓復述不再是背誦研究》→《增強復述的趣味性研究》或《提高復述口語化研究》
重復嘍嗦:《語文書面表達寫作方法訓練及探究》→《小學高年級語文書面表達方法訓練研究》
成份殘缺:《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培養小學三年級閱讀習慣的研究》
(3)邏輯問題:
前后邏輯關系顛倒,研究重點不明。《構建主題課堂,實施主題閱讀研究》→《實施主題閱讀,構建主題課堂的研究》
邏輯關系不清,關鍵詞前后交叉并存。《對小學生厭學與不寫作業問題原因探析與解決對策研究》→《小學生不寫作業的原因分析與解決對策研究》
3、確定題目注意的兩個問題:
一是確定關鍵詞。一個標準的課題題目往往包含五個關鍵因素:方向、范圍、內容、重點、方式或方法。研究范圍、對象要界定清楚,研究內容與重點要明確,關鍵詞要提煉準確,整個題目的表述要做到意思完整、語言簡潔,即體現明確、準確、完整、簡潔四個基本特點。
例:《小學低年級語文集中識字教學策略的研究》
明確。點明研究范圍(學段/年級/學科)——小學低年級語文
準確。突出研究重點(內容/重點)——集中識字/教學策略,而非籠統的“識字/教學”
完整。一般格式為《XXX的研究》。
二是采用陳述句。 一般不采用“走進文本”“貼近生活”“我能行”之類口號式題目,或含蓄委婉得令人難以捉摸的表達如“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曲徑通幽的有效引導”“詩詞——古典文學跳躍的音符”“點燃文學激情,潤澤學生生命”,另外,盡可能不采用祈使句
小課題研究題目舉例
《提高低年級學生計算正確率的策略研究》
《三年級語文易錯生字歸因及對策的研究》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
《小學英語實踐性作業的設計研究》
四、小課題研究基本方法
從研究方法看,小課題主要采用基本的、教師易于把握和實施的經驗總結、敘事研究、個案研究、調查研究等“行動研究”的方法
1、經驗總結:從大量教學實踐梳理、歸納、提煉出成熟、典型、理性的做法
2、敘事研究:敘述事件。用講故事的方式,追述、還原自己親身經歷或者所見所聞的意義性的教育教學事件,表述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對教學理論的感悟。
3、 調查研究:最適合教師做的一種“小課題研究方法”。分問卷式調查和談話式調查等。在研究開始時作調查,可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通過調查匯總,用一定形式的數據呈現學生的需求,呈現某一現象或行為的嚴重性,利于我們進行反思,查找原因,提出對策,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工作。
4、個案研究: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
▲廣泛學習先進理論,虛心借鑒他人成功經驗
▲貫穿始終的思考分析。教育科研的本質是促進思考。研究也好,探索也好,都是伴隨或者說是依賴思考的。也可以說,沒有思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科研。
▲有人說:失敗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光干不想的人,一種是光想不干的人。小課題研究能否取得成功,首先取決于你在研究過程中的思維含量;小課題研究重在實踐,最終還是要落腳于實踐。
五、小課題研究成果
1、成果內容,包括顯性成果和隱性成果
(1)顯性成果
教師層面:教師采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措施,教師總結的典型經驗、有效做法等等
學生層面:能夠看得見的學習行為改善、態度優化、成績提高,班風班貌改觀等
(2)隱性成果
教師的素養、學識、思考能力、方式方法等一些難以量化、難以物化的方面的提高
學生素質結構的優化,興趣、動機、精神面貌的變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隱性成果可以通過調查數據形式呈現,也可以通過故事形式呈現)
2、成果形式,小課題研究成果可以用課例、經驗、教學反思、故事、調查數據等呈現
嚴格意義上講,最終的成果呈現形式,最好還是完整地、有條理地將上述在研究期間形成的階段成果進行匯總,最終以《小課題研究報告》的形式呈現
結束語: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
做小課題是研究大課題的一種策略,是解決大問題的一種方法
認準目標,堅持不懈,從小開始、從實做起,小課題研究一定能做出“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