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有些研究生等的論文,發現引言、文獻綜述等部分的寫作有些瑕疵。
反思自己學習論文寫作過程,寫文獻綜述時“麻了爪子”;又與研究生交流,發現初學論文寫作者大多也感覺引言、文獻綜述和討論部分最難對付。
于是,決定先分享我對于引言和文獻綜述部分寫作的理解。
有研究生喜歡按論文結構順序寫作,先寫引言、再寫文獻綜述、方法、結果、討論、結論等。
此順序有誤。
應該先寫方法和結果,再寫引言和文獻綜述。
為什么?
方法和結果部分大多是“白描”,相對容易寫。
對于方法、特別是結果部分爛熟于心,才能有針對性地寫好文獻綜述 (見下一部分詳細說明)。
寫作引言和文獻綜述,最關鍵的是理解引言和文獻綜述部分對于論文全文的作用或目的。
引言和文獻綜述的目的是什么?有二。
引出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
為后文的方法、結果、討論做鋪墊。
引言和文獻綜述類似,引言是濃縮版的文獻綜述,而文獻綜述是擴展版的引言。
寫作引言和文獻綜述時,最關鍵是要時刻牢記引言和文獻綜述的上述兩個目的,即引出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為后文做鋪墊。
以前曾閱讀學術寫作相關的書籍,書中介紹,可以按時間順序、文獻要點、觀點分類等等方法來寫文獻綜述。
這些方法,在寫長篇的畢業論文時沒問題,但在寫期刊論文時則不行。
期刊論文的引言和文獻綜述,可看做講故事。
怎么講好故事?大致可分為三步。
簡述故事的來龍去脈。
簡述研究話題的研究起點、有哪些前人的相關研究。期刊論文篇幅限制,這部分一定要簡述。
重點講述故事的沖突。
通過寫作后文的方法、結果部分,我們已經知道本研究在方法、結果等方面與前人研究有哪些不同,即本研究的所謂創新點。
因此,在寫作引言、特別是文獻綜述時,可以針對本研究方法和結果等內容,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述前人研究的所謂limitations, 從而引導到本研究的所謂創新之處,為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為后文方法和結果等做好鋪墊。
這樣寫作的好處是,與后文的方法、結果等過渡自然、且有緊密邏輯聯系,恍若渾然天成 (^_^)。
行文至此,各位看官應該也能明白為什么前文我推薦先寫方法和結果部分了。
且聽本文分解。
上面鋪墊做好了,指出了前人相關研究的limitations,自然就引出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本研究就是為了address the foregoing limitations. 具體怎么address?且聽文本分解,即后文已經寫好的方法、結果等blah blah了。
最后,說了這么多,到底怎么樣才能寫好?六字箴言:多寫、多寫、多寫。
最后的最后,如果看官您覺得本文有點意思,隨手轉發到朋友圈,應該不會懷孕的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