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曰
滎俞與合
各有名乎
岐伯曰
滎俞治→外經
合治→內府
黃帝曰
治內府奈何
岐伯曰
取之于合
黃帝曰
合各有名乎
岐伯答曰
①胃合于→三里
②大腸合入于→巨虛上廉
③小腸合入于→巨虛下廉
④三焦合入于→委陽
⑤膀胱合入于→委中央
⑥膽合入于→陽陵泉
黃帝曰
取之奈何
岐伯答曰
取之
*三里者
低跗取之
*巨虛者
舉足取之
*委陽者
屈伸而索之
*委中者
屈而取之
*陽陵泉者
正豎膝予之齊下
至委陽之陽取之
●取諸外經者
*揄申*而從之
十二原
●陽中之少陰→肺也
★其原出于大淵,太淵二
●陽中之太陽→心也
★其原出于大陵,太陵二
●陰中之少陽→肝也
★其原出于大沖,太沖二
●陰中之至陰→脾也
★其原出于大白,太白二
●陰中之太陰→腎也
★其原出于大溪,太溪二
●膏→之原
★其原出于鳩尾,鳩尾一
●肓→之原
★其原出于脖胦,脖胦一
①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
②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也。
③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
④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
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
★★★
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關,四關→治五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