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男孩子成長的戰爭話題多出自中東地區,光是五次的中東戰爭就讓這里當之無愧的成為世界巨型“火藥桶”。除去這五次中東戰爭,其實每年的紛爭摩擦不斷,而其中又以以色列和敘利亞之間的戈蘭高地爭端最為激烈。其實中東這么亂主要就是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遭到了包括敘利亞在內的多數阿拉伯國家的反對,這就有了后來的五次中東戰爭。敘利亞作為當時反以主力,參加了五次中東戰爭,每次都是損失慘重,第三次中東戰爭時還失去了自己的戰略要地——戈蘭高地,至此,為此處的斗爭從未停止。那么戈蘭高地有何戰略價值,使得其成了敘以爭端的焦點?
戈蘭高地位于新月沃地西部,是一塊平均海拔達1000米的高原,南北長71公里,中部最寬處約43公里,面積1800平方公里,相當于七分之二上海那么大。戈蘭高地南接約旦河支流雅莫科河,西接加利利海與胡拉谷地,東接魯卡德干谷,北抵前黎巴嫩山脈,整個高地的地形北高南低,最高點黑門山(海拔2814米)位于高地北部。以色列目前控制位于敘利亞西南部,約旦河谷地東側約1200平方公里,占戈蘭高地三分之二的敘利亞領土。
兵家必爭之地。戈蘭高地地處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和約旦的交界之處,僅從這位置就能夠想象的到此處的“制高點”有多么重要,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戈蘭高地在安全方面對以色列來說也算是關乎其存亡之處,控制了這塊高地就等于同時按住了黎巴嫩、敘利亞和約旦,對于敵視以色列為主戰亂的中東來說軍事價值極其重要。如果此處被敘利亞或者其他與以色列敵對的勢力控制,就可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利,使用遠程火力輕松的打擊以色列狹窄的國土。以色列占領此處就占據了地利,低處的阿拉伯三國若想攻占戈蘭高地,必須仰攻,而仰攻機動不便,面對山上的火力必定損失慘重。
對于敘利亞而言戈蘭高地西與以色列接壤,比以色列平原高出300米,居高臨下,是敘利亞西南邊陲的戰略要地,天然要塞。戈蘭高地向西南可以俯瞰以色列,但是向東北下了戈蘭高地60公里,就是一馬平川的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不收回戈蘭高地,大馬士革就無險可守,此處相當于八達嶺對于北京的作用,戰略地位可想而知。可站在以色列的角度,他們寧可被扣上“侵略者”的大帽子,也不可能放棄戈蘭高地。
除了軍事戰略原因以外,其實戈蘭高地在國計民生上對以色列也是至關重要的。中東不缺石油,但到處是沙漠,淡水對于各國來說可比油珍貴得多。以色列所處地區多沙漠戈壁,我們也熟知以色列的滴灌農業給以色列帶去了很多生存空間,因為該地區太過干旱,所以水資源對于以色列來說極其寶貴。中東地區一般降水主要來自地中海的氣流,由于來自地中海的氣流被戈蘭高地阻擋,周圍地區就形成了高降水區,因此以色列的降水也主要集中在國土北部地區,而戈蘭高地降水又極其充沛。
也正是因為此處的戈蘭高地,造就了東到魯卡德河、南到亞爾木克河、北到赫爾蒙山東坡,西南約旦河上游的太巴列湖等眾多高降水地區。每年年降水量約500-800毫米,戈蘭高地也因此被稱為“中東水塔”,以色列國內使用的40%的水源都來自這里。而且在山腳下還有一個占地160多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加利利海(太巴列湖)。這個湖泊不僅滋養著以色列人,也通過約旦河惠及周邊國家,誰控制了這個“生命源泉”誰也就有了更大的話語權。
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為什么戈蘭高地是敘、以爭奪的戰略要地。在此處還被敘利亞控制時期,敘利亞為防備以色列進攻,在戈蘭高地上設置有3道防線,每道防線縱深20千米,設置有地堡、掩體、鐵絲網,還埋伏有坦克、大炮。而且當時,埃及、約旦和敘利亞已經簽署了《共同防御協定》,并且頻頻傳遞出了“要毀滅以色列國”的聲音。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以色列遂在1967年6月先下手為強,突然發動了第三次中東戰爭,并在短短六天內大敗了阿拉伯聯軍,占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以及約旦所管轄的地區及加沙地帶,共計6.5萬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埃及、敘利亞、約旦三國被打的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雖然以色列勝了,但是后續產生的問題卻越來越復雜了。我們熟知的中東地區巴以沖突、黎以沖突、敘以矛盾等問題久拖未決的障礙都是這第三次中東戰爭影響的。勝利對以色列來說是難忘的,不幸的是,它并不是最后一次戰爭。在隨后的年間,成百上千萬的人流離失所成為難民,也滋生了許多威脅以色列的恐怖勢力,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黎巴嫩之間大大小小的沖突頻頻發生,直至今天還在延續。戰爭一方面奪走了成千上萬生命,一方面也在告誡人們,它并不能解決問題。
1973年,埃及聯合敘利亞對以色列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旨在奪回被以色列占領的西奈半島與戈蘭高地,戰爭結果是敘利亞并沒有奪回戈蘭高地。與之相反的是以色列與埃及簽訂了和約,以色列爽快地歸還了比戈蘭高地大了30多倍卻沒什么資源的西奈半島。敘利亞可謂有苦說不出啊!此后以色列與敘利亞曾多次在美國的調停下,就戈蘭高地最終歸屬問題舉行和談,但均無果而終,敘利亞只能繼續對整個戈蘭高地口頭上宣稱擁有主權。
以色列奪占戈蘭高地后,并沒有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盡管面對各方譴責以及安理會的強烈抗議,但是仍然堅持通過《戈蘭高地法》,將此地并入己方版圖。并加緊建設猶太定居點。至1992年,戈蘭高地上已有40多處猶太定居點,人口約10萬。
雖然法理邊界上戈蘭高地是敘利亞的,但是現實卻是被以色列實際控制,兩國也圍繞此處摩擦不斷,為了調和此處緊張的局面聯合國在邊界設置了緩沖區,過了幾十年這里依然留著當年以色列戰爭的印跡,斑駁的彈孔,深壘的溝壕,生銹的鐵皮以及每天在這里工作的聯合國觀察員,都在訴說著歷史和戰爭的殘酷。但是,未來這個問題沒有任何一方會妥協,也就造成了這里的和平遙遙無期。通往下一場戰爭的道路將從戈蘭高地開始,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