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蕭何獻計誅殺韓信有功,劉邦下令給蕭何加封五千戶食邑,群臣來賀。卻有一人吊唁蕭何:“相國死到臨頭而不自知,真是糊涂??!”
蕭何一看,此人乃是前秦東陵侯召平。秦朝滅亡后,召平內疚沒有匡扶社稷力挽狂瀾,于是隱居在長安鄉下種瓜,收獲的瓜又大又甜,鄉人稱之為東陵瓜,召平于是多了種瓜大爺和吃瓜群眾的雙重綽號。
召平的甜瓜名聲在外,連相國蕭何都慕名而來。當然吃瓜是借口,召平賢名,蕭何是挖他到自己相國府做官效力。英雄惺惺相惜,召平放下思想包袱,從此就入駐相府為門客。
文武百官都來為蕭何慶?;实奂臃馐骋兀挥姓倨郊埠羰捄尾蝗諏⒋蟮溑R頭,場面一度從歌舞升平到肅殺逼人,氣氛十分尷尬。百官都瞠目結舌,看著召平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樣子,都在等他解釋一下他大煞風景的結論是怎么得出的。
蕭何也納悶,加官進爵乃是天大喜事,召平不該在喜慶宴席上出言不遜,且聽聽他怎么解釋,解釋不圓,就休怪友誼的小船要翻了。
召平解釋說:“諸位大人用腿毛想想,當今高祖皇帝常常御駕親征,不顧矢石兵燹;而蕭相國常常坐鎮長安,從未有過殺伐征戰的經歷。如今無戰功且加封食邑,表面上看是器重相國,實際上皇帝已經開始懷疑你啦!”
蕭何大驚:“為何會如此?”
召平繼續朗聲道:“高祖皇帝疑心頗重,淮陰侯韓信一有風吹草動就被皇帝盯上,連韓信這樣百戰百勝的功勞都被誅殺,相國捫心自問自己分量比得上韓信嗎?況且自古有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說法,焉知相國不是下一個韓信呢?”
蕭何神色已變:“如此,計將安出?愿先生教我!”
召平于是獻計如此如此,蕭何頻頻點頭,遵照執行。蕭何把劉邦給的五千戶食邑推讓出去,說無功不好受祿,還把自己的家財全部捐獻出來充作軍餉,搞得像是處理身后事一樣。
劉邦聽聞蕭何這一番迷之操作,十分開心,傳令褒獎相國,號召文武百官都向蕭何學習大公無私的典范。蕭何用召平的計策,躲過了這一劫,感覺可以舒緩一口氣了。
不久后淮南王英布造反,劉邦御駕親征。雖然身在前線和英布軍隊廝殺,劉邦卻時常派人探查長安方向的動靜,經常問起蕭何在長安做些什么,有沒有異常行為。
下屬報告說,蕭相國在籌措糧草押運往前線支援陛下,同時撫慰百姓、措辦糧草和武器。下屬都在夸獎蕭何勤政愛民,不料劉邦聽了,越到后面眉頭皺得越緊。
劉邦琢磨:我在前線浴血奮戰,蕭何在后方辦公室喝茶看報,還順帶著把民心當成韭菜割了一撥又一撥,給自己樹立起千古第一賢相的牌坊。一旦時局有變,蕭何就能抄了我的老巢威脅我的前線作戰啊,不行,得防著這小子一手。
使者把劉邦探問蕭何所作所為后默然不語的情形,也跟長安這邊蕭何一五一十敘述了。蕭何感到惶恐,不知什么地方又惹得劉邦不高興了。
門客中又有人危言聳聽:“蕭相國不日將身首異處,還可能引來滅族之禍啊!”
蕭何又被嚇了一大跳,門客解釋說:蕭何你已經官拜相國,官位上已經到達了巔峰沒有再加官進爵的空間了。高祖就是擔心您舊居關中深得人心,萬一您學韓信、彭越、陳豨等人反叛,那真是一個令高祖寢食不安的嚴重問題,所以說如果放任不消除懷疑,遲早有一天蕭何要享受商鞅和李斯的待遇。
蕭何于是聽從門客的意見,一改以往謙謙君子的作風,看上哪塊地就巧取豪奪,或者用賤價強行購買收為己有,于是蕭何往日愛民如子、為民請命的形象轟然倒塌,老百姓都在背地里頭罵他利欲熏心、吃相難看。
這些誹謗流言傳到了劉邦耳朵里,劉邦非但不責怪蕭何,還擺出一副護犢子的姿態:隨便他怎么造,只要他蕭何開心就好。
劉邦心中暗喜:“相國眼光如此短淺,就為了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利益得罪百姓,就是想造反估計也沒人幫他成事?!睆拇舜蛳藢κ捄蔚膽岩?。
等劉邦假意問責時,蕭何退田還民,補好差價,很快就平息了民怨。不久后又因為一道為民請愿充分利用上苑荒地的奏書,蕭何再度被劉邦戴上刑具投入大牢。若不是相府一名衛尉據理力爭,為他說盡好話,劉邦怕是要判蕭何一個終身監禁也不無可能。
《史記·蕭相國世家》記載了劉邦懟蕭何的一句話:“相國休矣!相國為民請苑,吾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系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也。”
意思就是:蕭何你為民請命做的都是對的,你是賢相啊,就我劉邦是夏桀商紂一樣的暴君。我把你關進大牢,是為了在百姓那里宣揚你的賢名而張揚我的惡名!
蕭何聽了劉邦這以退為進的責罰,更加誠惶誠恐。經過一番敲打之后,蕭何學乖了很多,伴君如伴虎,加倍謙恭謹慎,不敢有半點差池。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劉邦就是猜忌蕭何撈取了太多名聲資本,日后要是反叛起來應者云集就麻煩了。蕭何也及時領悟了劉邦的別有用意,藏拙裝傻,否則怕是難以善終。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大家覺得劉邦猜忌蕭何,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嗎?咱們評論區里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