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從周武王立朝再到周赧王滅亡,歷時約八百年,是中國古代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王朝。周王朝在歷史上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時代,西周時期,周天子具有極高的權威,政由天子而出,四方賓服;但是到了東周時期,周天子的威信急速衰落,政由諸侯出,中國進入了春秋戰國戰亂頻繁的大爭之世。
一、平王質子
周天子的權威衰落始于東周時期。經過周幽王時期的動亂,周平王決定將都城從鎬京遷到洛陽,史稱“平王東遷”,東周的稱謂也便由此而來。在周平王最初執政的時期,鄭武公對他幫助十分重要,周平王便拜鄭武公為卿,以便于幫助他一起處理政務,鄭國也借此機會發展強大了起來。
等到了鄭武公的兒子鄭莊公繼位的時候,周平王封了虢公做卿士來弱化鄭莊公的權力,鄭莊公對此十分不滿意。周平王為了打消鄭莊公的顧慮,便跟鄭莊公約定互換質子,以示信賴。這件事說明了周天子已經完全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他的權威此時已經受到了來自諸侯的嚴重挑戰。
二、桓王敗師
周平王死后是由周桓王繼位。周桓王繼位后對于大權獨攬的鄭莊公十分不滿,因此他直接剝奪了鄭莊公的權力,由虢公林父來接替鄭莊公的位置。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鄭莊公因此好幾年都不來朝見周天子。另一方面鄭國在經過鄭武公和鄭莊公兩代人的發展后,已經十分強大,善謀多智的鄭莊公常常憑著自己在周王室做卿士的條件,打著周天子的名號來發動與其他諸侯間的戰爭,由此鄭莊公和周天子的矛盾越來越深,終于有一天,忍無可忍的周桓王決定召集衛、蔡等國家的軍隊來一起攻打鄭國。
但是早有準備的鄭莊公在謀士的策劃下,打敗了周天子的聯軍,并且鄭莊公手下的一員大將還一箭射傷了周桓王。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周桓王自此一戰后,天子威信更加衰落,各諸侯國間愈加輕視周王室,中國由此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大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