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晉元帝司馬睿(公元318年——公元323年在位)
公元317年,在晉愍帝無奈出降,西晉滅亡。瑯邪王司馬睿在南北士族的擁戴下,于建康承制改元,即晉王位,改元建武,東晉建立。第二年,晉愍帝遇害的消息傳到江東,司馬睿才正式即皇帝位,是為晉元帝。
晉元帝司馬睿
雖然是東晉的開國皇帝,但晉元帝從一開始就是大權旁落的“半傀儡皇帝”。為了穩定東晉政權,維持偏安局面,晉元帝對內不得不依靠王導,對外不得不依靠王敦,結果導致瑯琊王氏權勢日益膨脹,時人謂之“王與馬,共天下”。當然,晉元帝也曾硬氣過一回,重用劉隗、刁協、戴淵等心腹,試圖壓制王氏權勢,結果卻引發了“王敦之亂”,被王敦大軍攻破石頭城,徹底變成了傀儡。公元323年,晉元帝在憂憤中病逝,享年47歲。
06、晉明帝司馬紹(公元323年——公元325年在位)
晉元帝死后,皇太子司馬紹即位,是為晉明帝。晉明帝先是平定了“王敦之亂”,但果斷停止追究王敦黨羽,并且繼續重用丞相王導,從而保持與江東士族的和諧關系,維護東晉內部的穩定和團結。晉明帝可以說是東晉難得的好皇帝,歷代史書對他的評價也頗高,可惜壽命很短,在位僅三年就因病去世,年僅27歲。
東晉名臣王導
07、晉成帝司馬衍(公元325年——公元342年在位)
晉明帝死后,年僅4歲的皇太子司馬衍繼承帝位,是為晉成帝。晉成帝的壽命比他老爹還要短,22歲就去世了。雖然做了18年皇帝,也基本是個傀儡皇帝。晉成帝即位后,先是由其母庾太后臨朝聽政,庾太后死后又由王導和庾亮輔政,中間還發生了蘇峻、祖約之亂。
08、晉康帝司馬岳(公元342年——公元344年在位)
晉成帝病重時,由于其子尚在襁褓,在掌權的國舅庾冰等人的建議下,下詔讓其弟司馬岳繼承帝位,是為晉康帝。晉康帝也是個短命鬼,在位僅僅兩年,就追隨父兄而去,享年23歲。
09、晉穆帝司馬聃(公元344年——公元361年在位)
晉康帝去世后,年僅兩歲的皇太子司馬聃即位,是為晉穆帝。晉穆帝壽命更短,只活了19歲,其個人自然談不上有什么作為。既然皇帝年幼,那就太后臨朝,外加權臣輔政,這也是東晉王朝常有的執政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晉穆帝時期,大梟雄桓溫已經嶄露頭角,并且逐漸掌握朝政,成為新的權臣。公元346年,桓溫西進伐蜀,并在第二年一舉消滅成漢政權。平蜀之戰后,桓溫著手北伐,并在公元254年和公元256年兩次北伐,還一度收回洛陽,雖然不久就因為糧運不繼而撤退,但晉穆帝時期的東晉版圖仍然有所擴大。
桓溫三次北伐示意圖
10、晉哀帝司馬丕(公元361年——公元365年在位)
晉穆帝死后,帝位再度空缺,當時的褚太后做主,立晉成帝司馬衍的長子司馬丕為帝,是為晉哀帝。大概是鑒于明帝、成帝、康帝、穆帝都是短命早逝,晉哀帝非常喜歡長生不老之術,并且嚴格按照道士傳授的長生法,斷谷、服丹藥,結果服藥后藥性大發,最終中毒而亡,時年25歲。
11、晉廢帝司馬奕(公元365年——公元371年在位)
晉哀帝生前并沒有子嗣,臨朝聽政的褚太后下詔,讓哀帝的弟弟司馬奕繼承帝位,是為晉廢帝。晉廢帝即位之時,桓溫已經大權獨攬,而且野心暴露無遺。公元371年,桓溫逼迫褚太后下詔廢司馬奕為東海王,并驅逐離宮,第二年,又被降為東海公。之后,晉廢帝深居簡出,閉門謝客,整日在家沉迷于酒色,總算避免了殺身之禍。一直到公元386年,晉廢帝病死于吳縣,時年45歲。
東晉疆域圖
12、晉簡文帝司馬昱(公元371年——公元372年在位)
簡文帝司馬昱是晉元帝的幼子,先后受封瑯玡王、會稽王,曾經在穆帝、哀帝、廢帝時期入朝輔政。在桓溫廢司馬奕為東海王后,被立為皇帝。但簡文帝并無實權,只不過是桓溫的傀儡而已,在位僅八個月后,便因憂憤而崩,時年53歲。
13、晉孝武帝司馬曜(公元372年——公元396年在位)
簡文帝死后,其第六子司馬曜繼承帝位,是為晉孝武帝。孝武帝即位時才11歲,前期也基本是個傀儡,先是由桓溫輔政,桓溫死后,又由褚太后臨朝聽政。好不容易等到成年,褚太后歸政,實權又落入以謝安為代表的謝氏家族手中。這期間,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孝武帝在謝安等人的輔佐下,大敗前秦百萬大軍,保全了東晉王朝的國運。
淝水之戰
謝安交權病逝后,孝武帝開始自己掌握大權,為了真正恢復司馬氏皇權,沖破士族門閥政治的格局,孝武帝以其弟司馬道子代替謝安執政,這也使他成為東晉開國以來最有權力的君主。但孝武帝也是個昏君,他與其弟司馬道子一起沉湎酒色,把宮廷搞的烏煙瘴氣,又信奉佛教,寵幸僧尼,朝政日益昏暗。
東晉名臣謝安
公元396年的一天,孝武帝在后宮喝醉后,竟然對身旁的張貴人開起了玩笑,戲言要廢了她。結果當夜張貴人便召來心腹宮女,乘孝武帝熟睡之際,用被子把睡夢中的孝武帝給活活捂死。這位糊涂蛋皇帝就以這樣鬧劇般的方式見他的列祖列宗去了。
14、晉安帝司馬德宗(公元397年——公元418年在位)
晉孝武帝死后,太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這位老兄與晉惠帝一樣,又是個“極品”。史書上記載,晉安帝愚笨,話也說不利索,甚至連冬天和夏天也區別不開來。這樣的“極品”當皇帝,結果自然是皇權旁落。
晉安帝在位前期,朝政主要是司馬道子及其子司馬元顯主持。這對父子既缺乏政治才干,也不能服人,而且還貪腐不已,結果搞得東晉國內叛亂不斷,許多將領紛紛割據自立,國家實質上處于分裂狀態。特別是這一時期的“桓玄之亂”、“孫恩盧循之亂”等,大大打擊了東晉王朝的統治。
到了晉安帝在位后期,隨著劉裕的崛起,東晉朝廷的大權已經完全掌握在劉裕手中。公元419年,晉安帝駕崩,據傳是劉裕命令王韶之將他毒死,時年37歲。
宋武帝劉裕
15、晉恭帝司馬德文(公元419年——公元420年在位)
晉安帝死后,劉裕立其弟司馬德文為帝,是為晉恭帝。兩年后,劉裕見時機成熟,命令傅亮草擬好禪位詔書,入宮逼迫晉恭帝謄抄。這位傀儡皇帝欣然接受,禪位于劉裕,至此東晉滅亡。一年后,晉恭帝被劉裕派人殺害,時年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