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產能”持續推進且取得明顯成效的情況下,2017年煤炭行業調控政策的重心已經由2016年的“去產能、限產量”逐漸調整為“保供應、穩煤價”。在這樣的行業大趨勢中,2017年煤炭行業顯現出了一些不同于往年的特征,煤價走穩的基礎正逐步形成,在市場信息非常透明的情況下,中間環節開始比拼服務,政策出臺也更具針對性,煤企對市場研究不斷加強。
多方助力煤價走穩
近期,有第三方信用機構對2017年中長期合同執行的數據進行了采集,結果顯示履約率超過90%。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統計,2017年全國大型煤炭企業中長期合同簽訂量一般超過80%,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中長期合同價格穩定在每噸560元至570元的合理區間。
上述統計表明,國內大型煤炭企業的交易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交易重心已經轉向長協兌現。大型煤炭企業從長遠考慮,穩定煤炭市場的意愿更強,煤炭價格走穩的基礎正在逐步形成。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認為,2017年煤炭上下游企業在互利共贏、自主協商的基礎上,建立的“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礎價 浮動價”的定價機制,對于保障煤炭穩定供應,維護行業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業內專家表示,市場新業態形成的過程就是市場和政府共同努力,找準邊界、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過程。市場和政府一定是相互需要的,這樣才能形成合力。在有關方面的推動下,2017年中長協履約情況與往年不同,供需雙方對合同的嚴肅性、兌現的均衡性、履約的主動性較往年有了顯著提升。
盡管在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部分企業簽約率偏低、部分合同質量偏低,有量無價,不利于執行等問題,但從2018年中長協簽訂的情況來看,還是樂觀的。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的敦促下,2018年煤電長協基準價與2017年保持一致,而煤企長協銷售比率較2017年有所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將進一步穩定煤價。
市場信息非常透明,中間環節比拼服務
經過幾年的調整,如今我國煤炭生產更集中于山西、內蒙古、陜西三地,又因煤炭生產集中,鐵路運輸需求向上述三地鐵路局集中。同時,煤炭產業集中度進一步得到提升,數據顯示,2017年前10個月產量排名前10位的企業原煤產量合計為12.2億噸,占大型企業原煤產量的60.1%。
煤炭供給格局的變化加上科技手段的助力,從坑口到北方港口再到終端,運輸費用和價格都很透明,大家對每一個環節的利潤都很清楚,市場信息傳遞既透明又迅速。在這種情況下,對中間環節服務能力的要求自然提高。
從運輸環節來看,隨著“北煤南運”鐵路直達與“海進江”兩種運輸線路之間的競爭加劇,港口間的比拼更加白熱化,這就倒逼港口比拼服務。比如,江蘇長宏國際港為了在長江沿線港口中爭得一席之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目前他們是長江沿線唯一一個為客戶提供全程物流服務的港口,全程物流服務不再需要客戶參與煤炭運輸的各個環節,從而達到降低客戶成本的目的。
不僅是運輸環節,這一年煤炭電商的服務也變得更加接地氣。經過2年多的發展,如今東煤交易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不論是客戶的數量,還是資金機構的數量、可運用的資金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現在單筆資金最高已經達到了1.4億元。為實現煤炭及非煤產品從資源地到海港、長江并最終到達終端用戶的全供應鏈服務,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聯合中林如皋港務集團,推出了“鐵路—海港—長江”多式聯運的物流新模式。
“堅持一點打透,力出一孔。”東煤交易總裁黃貴生用這句話總結煤炭電商一定要有自己的競爭優勢。同樣,這句話也適用于煤炭交易中間環節,比拼服務重在突出自己的特色。
政策出臺更具針對性
2017年,煤炭行業相關政策的出臺可以說是沒有斷過。從年初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年底的《能源行業市場主體信用清單(2018版)》,釋放產能、監管煤價、推進中長協合同的簽訂及履行等政策,有效地控制了市場的炒作因素,維護了市場穩定。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庫存和最高庫存制度的指導意見(試行)》和《煤炭最低庫存和最高庫存制度考核辦法(試行)》。市場人士將出臺的煤炭庫存制度比喻成一條線,串起了產能、價格、環保等政策“孤點”。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是政策大會師、調控政策合龍,完善了多層次的產能調控政策,通過庫存制度引入“產能利用率”溝通產量,通過產量與需求量匹配保障供應,實現價格的穩定、市場的平穩。
解讀布局者的意圖,一個新的行業業態或許已經形成。也正是在行業新業態中,政策這只手在幫助市場時更具有針對性,產能和供應能夠有效溝通,市場預期能夠相對穩定。
煤企對市場研究不斷加強
經過市場冰與火的歷練,如今的煤炭企業更加理性和冷靜。在生產過程中以市場需求為主導,煤炭產量才能轉化成銷量和利潤。
從企業層面,煤炭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去產能與脫困發展政策措施,從理念、認識到具體行動,都發生了較大轉變,摒棄了“讓利不讓市場、以量補價、降價促銷”等傳統思想,也對個性建立和整體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從要規模轉到要質量和效益。
陜煤運銷集團榆林銷售公司致力于營銷模式創新,積極推行“互聯網 煤炭”行動,煤炭網上交易和競拍量不斷增加。今年前10個月,該公司通過煤炭網上競價溢價增收5000多萬元。
利用期貨、大數據等分析市場和研究市場的煤炭企業越來越多。伊泰動力煤期貨部總經理張帥認為,發現期貨功能就是為企業生產經營去服務,期貨就像是現貨的眼睛,作為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的工具,企業得學會運用期貨來規避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