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的煤炭主產區山西省,從2000年至今,山西省內經過三次整頓,煤礦數量從最初的9800處,減少到1020處。盡管全省煤礦數量明顯減少,近兩年煤炭盈利水平提升,但仍然存在生產規模小,產能落后的企業。為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大力發展先進產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推進煤礦減量重組的實施意見》指出:
1、根據山西省政府文件:兩年內60萬噸/年以下(不含60萬噸/年)煤礦實施減量重組,到期仍未重組的,省人民政府根據發展需要有序納入去產能規劃。力爭2020年底前60萬噸/年以下煤礦全部退出。
2、2020年底前單一煤炭企業生產建設規模力爭達到300萬噸/年以上。
3、鼓勵60萬噸/年及以上的煤礦參與減量重組,提升單井規模,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生產。
據整理,近2019、2020年減量重組煤礦共101處,年產能4298萬噸。其中,
國營煤礦59處,年產能2492萬噸;
民營煤礦42處,年產能1806萬噸。
在減量重組的101處煤礦中,
生產無煙煤礦山32處,年產能1383萬噸。
生產煙煤礦山69處,年產能2915萬噸。
由于部分煤礦處于基建狀態,并未完全投入成產。處于正常生產的煤礦50處,年產能2175萬噸,其中,生產無煙煤礦山25處,年產能1078萬噸;生產煙煤礦山25處,年產能1097萬噸。
截至目前,我省已經連續5年煤炭礦業權“零”出讓。“不當煤老大”、補齊歷史欠賬,同時,加快煤層氣勘探、開發等全產業鏈建設,一份5年國土資源工作總結與2018年部署報告里,蘊藏著我省資源轉型,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的決心。
“不當煤老大” 5年未出讓過一個礦業權
改變“一煤獨大”,在周建春看來,我省已經從行業源頭,能源資源結構性調整邁出實質性步伐。“嚴格煤炭資源配置管理,連續5年煤炭礦業權‘零’出讓。周建春說,在沒有出讓過一個礦業權的同時,我省還堅定地落實煤炭去產能、煤礦減量重組。五年,我省依法注銷了煤礦采礦證56個、退出產能5100萬噸/年。
全省60萬噸以下煤礦減量重組退出
我省還將繼續加大煤礦兼并重組力度,按照“企業自愿、市場主導”原則,推進60萬噸以下煤礦減量重組退出,做好2300萬噸煤炭產能退出。
周建春表示,作為我省經濟發展工作的主線,“不當煤老大”,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的目標定位也再次明晰。今年我省礦業權管理也將在做好煤礦減量重組退出的同時,進行9座“僵尸企業”煤礦退出等礦業權管理工作。
附表:山西60萬噸以下煤礦名單(不含6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