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廈門資源規劃
廈門交通的未來會是什么樣?
告訴你幾個關鍵詞!
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
國際航運中心
陸路樞紐城市
對接國際、引領區域
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王唯山副局長今天上午接聽市長專線
詳細解讀廈門重大交通設施規劃情況
機場、港口、鐵路、公路……
廈門人都有哪些亮點可以期待
快一起來了解吧!
機場
打造區域性樞紐機場
廈門高崎機場現為4E類機場。機場現有一條跑道、一條平行滑行道。據統計,2018年旅客吞吐量2655萬人次,增長率為8.4%,排名全國第13位;貨郵吞吐量34.55萬噸,增長率為2.0%。其中國際航線39條,旅客約365萬人次,增長率為9.57%,排名全國第8位。
此次規劃計劃整體遷建廈門機場,強化廈門新機場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構建以軌道交通為核心、公共交通為主體、多種交通方式緊密銜接的機場集疏運系統,輻射廈漳泉龍都市區,將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建設成我國重要的國際機場、樞紐機場、國際貨運口岸機場和對臺主要口岸機場。
在空鐵聯運方面,依托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拓展區域客源腹地,規劃1條城際鐵路和2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接入機場,實現高鐵、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在高鐵站點的同站換乘;
規劃2條高速公路和2條城市快速路,構建廈門新機場聯系廈門、泉州、漳州的快速集疏運體系,規劃預留廈門新機場至金門跨海通道;
規劃廈門新機場客運碼頭,適時開通新機場至廈門本島及重要客流吸引點的水上客運服務,規劃預留廈門新機場至金門水上客運航道。
廈門新機場概念圖
鐵路
建設區域性鐵路樞紐
近年來,廈門逐步發展成為東南沿海的重要鐵路樞紐,現已形成“4主2支”鐵路線路格局,沿線共設鐵路場站13處。客運量方面,動車開通后廈門市鐵路客運呈爆發式增長,2018年廈門鐵路旅客發送量2796萬人次,其中廈門站1034萬人次,廈門北站1762萬人次。
此次規劃,將構建“大”字形鐵路走廊格局。優化提升既有福廈鐵路、廈深鐵路、鷹廈鐵路、龍廈鐵路服務能力,并加快推進福廈高鐵、廈汕高鐵建設,打通沿海高速鐵路通道。
規劃新增廈渝高鐵、昌廈高鐵,打通廈門向內陸地區的高速鐵路通道。規劃新增東孚至安溪貨運鐵路(興泉鐵路支線),提升鐵路貨運能力。控制預留廈金臺鐵路通道。發展中歐、中亞國際鐵路班列,打造“一帶一路”國際貨運大通道,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
除此之外,在優化廈門站、完善廈門北站的基礎上,還規劃新增廈門東站和新高崎站。
完善增加配套設施后的廈門北站概念圖
同時規劃建設R1線,串聯廈漳泉都市核心區,快速銜接廈門新機場、廈門東站、新高崎站等區域交通設施;改造提升鷹廈鐵路和港尾鐵路,規劃預留R3線,連接漳州開發區和廈門島。推動城際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干線鐵路銜接對接,逐步構建多通道、多方式、大容量、高效率的城際鐵路交通客運體系。
港口
建設國際航運中心
廈門港是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載體,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我國沿海主要港口,國際集裝箱運輸干線港和對臺航運主要口岸。據統計,2018年港口貨運吞吐量2.1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070萬標箱,在全國排名第7位,世界排名第14位。
至2035年,廈門港貨物吞吐量4.18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爭取達到2000萬標箱。逐步提高港口國際、國內中轉能力,國際集裝箱中轉比例突破10%。
規劃提出加快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提高港口利用效率:
逐步疏解東渡港區貨運功能,根據自貿片區發展情況適度保留集裝箱貨運能力,重點發展國際郵輪運輸,優化五通碼頭客運功能。
優化提升海滄港區集裝箱運輸能力,重點發展外貿集裝箱中遠洋運輸,推進海滄港區油品運輸逐步向其他港區轉移,翔安港區重點發展內貿和近洋集裝箱運輸。
加快廈門東渡國際郵輪碼頭及配套設施建設,完善郵輪綜合服務環境。
推出海峽郵輪經濟圈精品郵輪航線,利用國家郵輪運輸試點示范港的政策優勢,推進海峽郵輪游客簽證便利化,打造海峽郵輪游首選便捷口岸。
完善增加配套設施后的國際郵輪城概念圖
公路
“兩橫四縱”高速公路
規劃提出進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和國省道網絡,全面支撐國際門戶和樞紐城市建設。
形成“兩橫四縱”高速公路系統,“兩橫”為沈海高速、沈海高速復線-同南高速;“四縱”為廈蓉高速、沈海復線連接線、廈沙高速、機場高速,將國省干線公路體系與城市快速路網絡對接。規劃預留集美區延伸至漳州長泰方向高速公路走廊帶。
同時,規劃還將重點完善島外公路客運樞紐建設,并與城市公共交通一體化規劃建設綜合客運樞紐。
快速路
達到香港深圳規劃建設水平
目前,我市現狀快速路網基于上一版廈門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確定的332km的“兩環八射”路網體系建設。至2035年規劃快速路588km,路網密度達0.87km/km2,達到香港、深圳的規劃建設水平(香港、深圳密度分別為1.05、0.96)。
在全市范圍形成“環灣放射”的快速路網格局:
島內依托環島干道、長岸路、鷺江道形成保護環,通過放射線聯絡島外各片區中心組團,同時銜接北站、海滄港區、翔安機場等重要交通樞紐;
環灣方向上,形成環灣生產走廊、環灣生活走廊、區域交通走廊三條主要快速路通道;
在市域快速路系統與城市對外通道之間、各不同層級的快速路走廊之間通過聯絡線進行車流交換。
軌道交通
實現三向跨島和擁灣發展
規劃加強軌道交通樞紐與城市中心體系的耦合;重點優化軌道交通沿線用地功能,提升通勤主導方向上的軌道交通供給;圍繞軌道交通站點,強化居住用地緊湊布局與就業崗位集中安排。
到2022年,規劃建設1、2、3、4、6號線,全長224公里,其中軌道交通1號線已投入使用,軌道交通2號線即將投用,軌道交通3、4、6號線項目也在加速推進中。實現三向跨島和擁灣發展,加強城市中心與對外樞紐聯系。遠景構建“中心放射、環灣強化、全域服務”線網結構,總里程超過5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