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事萬物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世間萬事萬物存在的真實相究竟是什么?我們又該如何看世間的一切?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明白以上問題至關重要。因為我們的人生,正是基于對世間萬物的看法上展開的。或者說,我們對世間萬物有什么樣的看法,我們就有什么樣的人生。
我們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到如今,開始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形成自己對世界人生的看法,即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此三觀非是不變,而是因遇緣不同,經常處于不斷變化之中。而此三觀,決定著我們身語意一切行為,即是說,我們一切身語意行為,皆是在此三觀中進行。
洞悉世間存在的真實相,建立正知正見,于我們人生關系極大,因我們所謂的人生,正是基于對世界的知見中進行。若我們認為世間一切是一種真實存在,美食、美色、美名確能給我們帶來樂受,而此樂受亦是真實,則必然對此美食、美色、美名心生貪著,不斷執取。而要實現這一切,須有金錢,是以自然追求金錢,成為所謂的拜金主義。若認為世間一切皆悉真實存在,種種覺受皆真實不虛,則必然避苦就樂,拼命追求能帶給我人樂受的一切。世間人之所以將追求金錢作為人生的全部,正是認為金錢能實現種種人生的享受。而這些種種享受(樂受),皆真實不虛。一切苦受,亦真實不虛。金錢能讓我們一切樂受滿足,減輕我們的苦受,是以唯金錢為務也就很自然了。
若認為世間一切皆非真實存在,而是虛妄不實,如同夢境,一切覺受皆不真實,所發生的一切皆悉夢境,雖然有種種人,種種事,種種物,種種境界相,然此一切境界相無有一法真實,則必然對世間名利不復貪著執取,而能超越一切名利,去追求存在的真實。古往今來諸多修道人,之所以能勘破名利關,畢生求道,正是基于此。所謂一枕黃粱,人生如夢,夢幻泡影,正是說的世間存在的非真實性。亦正是認為世間一切皆非真實,才能超越世間,一心向道。
認為世間一切真實存在,必然汲汲營求名利,追求種種享受;認為世間一切皆是虛妄,必然超諸塵累,惟道是從。此兩種迥然不同的人生,正是基于對世間存在的一切知見不同。以修道人觀,世間人是何等愚癡,盡其一生追求虛妄不實的東西,譬如猴子撈月,狗追骨影;以世間人觀,修道人是何等迂腐,放著人生一切享受不要,而去追求所謂虛無縹緲的道。知見不同,人生大異其趣。
而世間萬法的存在,究系真實還是虛妄?世間真實相究竟是什么?佛以其所證,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萬法真實相,洞悉萬法并非真實而有,亦非一切皆無,而是實無幻有同時具足,實無幻有不二。即是世間萬法皆是實無幻有存在,非是真實有或是空無所有。《心經》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諸法空相”,正是此義。萬法既是實無,故不可執著,執著亦不得,不可著有;萬法既是幻有,故不可說無,不可著空,因畢竟有幻相在。此空有皆不著,既破凡夫著有之病,亦破二乘著空之病,正顯大乘中道了義實相。
世間一切法實無幻有。萬法熾然羅列,而實無一法存在;雖實無一法存在,卻不妨萬法熾然羅列。是以世間一切法,非空非有,非有非無,離四句,絕百非,離諸空有,超諸相待,泯然一切,絕待圓融。正幻有時,卻是實無;正實無時,不妨幻有。幻有則不離世間,實無則超諸塵累。即相而離相,在塵不染塵。即相者,幻有也;離相者,實無也。在塵者,幻有也;不染塵者,實無也。“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一樣吃飯穿衣,一樣工作忙碌,身動心不動,不染一塵。雖不染一塵,卻也不妨身在塵中。此謂之空有不著,一切不著。
雖一切不著,卻也不壞諸相。若壞諸相,則違幻有之義;若著一切,則違實無之旨。是以諸佛菩薩常住世間,度生無有疲厭。雖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一眾生如來滅度者。雖說一切妙法,實無一切法如來宣說。“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此謂之諸佛菩薩所證,此謂之諸佛菩薩密義,此謂之諸佛菩薩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