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六駿馬為大唐開疆拓土;死后,它們化作青石,為故去的主人守陵護墓。
唐太宗李世民為六駿題贊:
拳毛騧,黃馬黑喙,平劉黑闥時所乘。前中六箭,背二箭。
贊曰:月精按轡,天駟橫行。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純赤色,平世充、建德時乘。前中四箭,背中一箭。
贊曰:瀍澗未靜,斧鉞伸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
白蹄烏,純黑色,四蹄俱白,平薛仁杲時所乘。
贊曰: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特勤驃,黃白色,喙微黑色。平宋金剛時所乘。
贊曰: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入險摧敵,乘危濟難。
颯露紫,紫燕騮。平東都時所乘,前中一箭。
贊曰: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山川,威凌八陣。
青騅,蒼白雜色,平竇建德時所乘。前中五箭。
2021年10月23日《國家寶藏展演季》播出,重現了國寶昭陵六駿背后“褐裘而來的太原公子”李世民和跟隨他征戰疆場的六匹戰馬,引領觀眾領略少年李世民開疆拓土,天縱風華。
這六匹戰馬與帝王一同出生入死,飛渡了帝國的山河,跨過了時間的原野。 大唐貞觀十年(636年),為了紀念昔日最親密的伙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朕自征伐以來所乘戎馬,陷軍破陣,濟朕于難者,刊石,為鐫真形,置之左右,以申帷蓋之義。”,令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繪圖雕刻自己在唐朝建立前騎過的六匹戰馬,置于自己身故后的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昭陵六駿便是由此而來。
1914年,六駿中“颯露紫”和“拳毛騧”兩石刻被盜,流失海外,后入藏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余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現唐昭陵六駿石刻中的“青騅”“什伐赤”“白蹄烏”“特勤驃”四駿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望斷重洋兩萬里,啾啾班馬逾百年,海外二駿何日能夠回歸?六駿何日方能團聚?
中國郵電部于2001.10.28發行了一組昭陵六駿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