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亭始建于唐代,原在九江城西長江之濱,即白居易送客之處。至咸豐年間(1851~1861年)又遭兵毀,1987年重建。由于該亭故址早已作為他用,因此將新亭地址選在九江長江大橋南岸東側處,此地雖非原址,但在長江岸邊——這段長江古稱“潯陽江”,亦算合乎白居易詩句“潯陽江頭夜送客”了。如今的琵琶亭于2014年竣工,登樓四望:前臨大江,后對廬山。
815年,白居易被宦官政黨陷害,被貶為江洲司馬,來到潯陽上任。第二年秋天的一個傍晚他在江邊送別朋友時,被江上傳來的一陣清脆的琵琶聲吸引,于是邀請琵琶女到他的船上彈奏,因為都是從京都來的,所以兩人越聊越投機,白居易聽完她的悲慘身世后,觸景生情的想到了自己官場失意、被人陷害,于是當場揮毫,創作了一首長詩贈與琵琶女,也就是這首流傳千古的名作《琵琶行》。
后來當地的百姓為了紀念白居易在江州4年任職期間為他們所做的貢獻,于是便自發的在他當年送客的地方修建亭臺,并以詩名將亭子命名為琵琶亭,以此來表達對他的感恩和紀念。但是琵琶原址并不在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地方,而是在九江城西的長江之濱。千百年來因為戰火的原因,琵琶亭屢經興廢,數次易址。咸豐三年毀于戰亂之后便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一直到1987年,才在長江大橋東側,也重建了琵琶亭,2011年6月重新擴建。
主體建筑---琵琶亭, 通高27米,這座就是典型的攢尖頂樣式,屋頂為錐形,沒有正脊亭上懸掛的“琵琶亭”金字匾額,是由著名繪畫藝術大師劉海粟的作品;面對浩渺大江的北側也高懸了一副“琵琶亭”金字匾額,那個是著名女書法家蕭嫻先生在88歲時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