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名字叫得大膽而大氣。敢叫天目的山,一定是山上開了天眼,能夠通達四方,心懷擴展。果然,山頂有兩處池水。那碧綠碧綠的池水,可不就是山的兩只秀目?射電一般,直向天穹。這樣想來,山上的一棵棵峭拔向上的大樹,都是天目山射出的電波。
大名鼎鼎的臨安天目山分為西天目和東天目兩個景區。
天目景區動植物種類繁多,珍稀物種薈萃,為國家教學科研重要基地。被國家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有四溪、五潭、六洞、七澗、八臺、九池、十二巖、二十七石、二十八峰,自古以來就是宗教名山。
天目山峰巒疊翠,古木蔥蘢,有奇巖怪石之險,有流泉飛瀑之勝,素負"大樹王國"、"清涼世界"盛名,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旅游開發也比東天目較好,但是票價也挺貴,趁著免費還是可以走一走。
樹在雨中,有一種滄桑的美感。讓人不禁迷想,在這在這樣的環境,會不會遇到哪位先賢,他們登天目山的感觸,跟我們今天的感觸也許是一樣的。蕭統、李白、白居易、張羽、劉基、袁宏道……一個個人物,或許都覺得,這里能讓他們看到許多看不到的東西,能讓他們忘情與忘言。
李白喜愛天目山的原因之一,就是天目山的樹。我們今天在天目山的感覺也是如此。
雄踞黃山與東海之間的天目山,賦予人類享之不竭的璀燦文化與獨特的自然風韻。這片古老的森林,堪稱一部以植物為文字書寫的鮮活自然史。酈道元《水經注》記有天目山“山極高峻,崖嶺竦疊,西臨峻澗。山上有霜木,皆是數百年樹,謂之翔鳳林”。李時珍《本草綱目》收集天目山藥材數百種。明代《西天目祖山志》生殖篇,收錄天目山植物10大類123種。
一進天目山,就如進入了幽深的隧道,天色驟然暗淡。一山的野樹,像一個個山大王,統治了這個世界。每棵樹都想出人頭地,一個個昂首向天,結果還是沒有一個結果。
天目千重秀,靈山十里深。大樹是天目山的象征。銀杏、柳杉、鐵木、金錢松拔地而起,大自然在此營造出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大樹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