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山石窟位于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始建于北魏時期,其后歷代均有擴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十大石窟之一。現有162個洞窟,500多尊保存較為完整的造像,分布在連綿2公里的8座山峰上。
固原市是寧夏五個地級市之一和唯一的非沿黃城市,處在中原農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交匯處,是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是歷史上西北地區的經濟重地、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
須彌山景區分為博物館和石窟兩個部分。
須彌山石窟開鑿于北魏,延續至隋唐時期,按照開鑿年代的不同自南而北分布在八座山峰之上,分別有唐代時期的“大佛樓”,北魏時期的“子孫宮”和向北延伸的北周時期的“圓光寺”和“相國寺”等區域。
石窟宏偉瑰麗、刻工精美,佛像與窟頂的浮雕栩栩如生、造型秀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5窟中雕刻于唐代的高20.06米的彌勒大坐佛。第51窟北周造像是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藝術寶庫,窟內造像精美宏偉,在國內各石窟中絕無僅有,有“須彌之光”“國之瑰寶”的美譽。
須彌山博物館是國內首個以絲綢之路和佛教石窟藝術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
博物館由七個部分組成,分上下兩層,5個展廳和3個獨立展廳。以圖片、壁畫(臨摹品)、收藏品(復制品)等多種手段,展示了絲綢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藝術,再現了固原古城和須彌山石窟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歷史地位。
須彌山峰巒疊翠、巖石嶙峋、青松挺拔、桃李郁然,山景與佛光相襯,自然與人文交融。這里四季皆景,景景醉人,春看桃花浪漫妖嬈、夏聽松濤陣陣清涼、秋賞山野層林盡染、冬觀雪景如夢似幻。
走進須彌山,在崖壁間的洞窟中穿行,在菩提樹下流連,在山中回蕩的松濤聲里品味別樣的寧靜,開啟一場感悟人生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