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腦發育不全、隨地便溺、晴雨不分的弱智孩子,3次針灸后一改往日習慣,吃喝知禮。這樣神奇的事情你信嗎?而這的確是一個真實的故事。1976年,時任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的賀普仁參與國際醫療隊赴西非工作期間,用針灸治好了上沃爾特共和國(現在的“布基納法索”)總統之子的怪病,并因此獲得了總統親自頒發的金質“騎士勛章”。
賀普仁14歲便師從京城著名的針灸師牛澤華,跟隨老師學習8年后開始獨立應診。由于他針法獨特,療效卓著,獲得了“天下第一針”的美譽。7月18日,記者在北京中醫醫院的病房里采訪了正在住院休養的這位名醫。已是87歲高齡的賀普仁依然耳聰目明,與記者交流了從醫70多年來的心得。他一再強調針灸的重要地位,說到:“針灸是我們祖先發明的,幾千年不衰。目前,有100多個國家都在應用針灸、研究針灸、發展針灸。”
作為針灸界的大師,賀普仁取穴精準,甚至只進一針就可治一病。在研讀古籍、博采眾長的基礎上,賀普仁總結、提煉出了一套完整的針灸治療體系,創立了“病多氣滯、法用三通”的中醫針灸病機學說與“賀氏針灸三通法”治療體系。
“賀氏針灸三通法”是賀普仁診療思想和技術的結晶,即微通法(用毫針針刺)、溫通法(用火針或艾灸)和強通法(用三棱針放血)。賀普仁尤為推崇溫通法,即我們現在常說的火針療法。火針療法是將0.5毫米粗的金屬針在酒精燈上燒至通紅,對準穴位,快進快出,不留針,針刺后皮膚上只有一個小小的白點。賀普仁的火針療法在治療下肢靜脈曲張、中風、風濕性關節炎、兒童弱智、子宮肌瘤、外陰白斑、慢性小腿潰瘍等疾病上均有顯著療效。
“賀氏針灸三通法”改變了單一方法治病的思路,擴大了針灸適應癥。為了使這種針灸治療方法得到有效傳播,1991年11月他在北京成立了“賀氏針灸三通法研究會”,此后在日本、臺灣、香港、泰國、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相繼成立了分會。2001年,“賀氏針灸三通法”治療中風、頸椎病的技術還被中國中醫藥管理局確立為世界衛生組織“中醫適宜診療技術研究”專項科研課題之一。
賀普仁不僅重視臨床實踐還重視理論總結,著有《針灸治痛》《針具針法》《針灸歌賦臨床應用》《毫針療法圖解》《火針療法圖解》《三棱針療法圖解》等11本專著以及20余篇學術論文。賀普仁把古代文獻看作針灸之根本,畢生致力于醫學古籍的搜集,僅針灸方面就收集了數百本,其中不乏善本、孤本。為了傳承這些珍貴書籍,他親自指導編纂了《中華針灸寶庫(明清卷)賀普仁臨床點評本》,收錄了現存明清兩代針灸醫籍97部,填補了我國近現代缺乏系統針灸文獻的空白。為了傳承針灸技術,他還個人集資10余萬元,設計和制作了“賀氏仿真針灸銅人”,現已成為針灸教學的必備工具。
賀普仁十分重視后代針灸人才的培養,先后正式帶徒百余人,在臨床和培訓中指導的弟子數以千計。賀普仁在教學中堅持,學習針灸要注重文獻研究,“一定要研究古典文獻,研究它的根本,才能研究針灸”。他建議學生熟讀古代醫學典籍。他說,自己目前的成就正是得益于年輕時對于《針灸大成》等古代醫書和與針灸相關的歌賦口訣的反復背誦。“認真讀文獻,搞臨床,使它更深入,了解得更清楚。學習起來才更有動力,更有前進的目標。”
今年5月,“明禮普道、醫者仁心”國醫大師賀普仁收徒拜師儀式在北京舉行。當天,賀普仁接受16名弟子以古禮拜師。針灸是中醫藥學中一門具有極強實用性的醫學,針灸未來的研究、發展、傳承之路如何走,一直以來都是中醫界關注的焦點問題。尤其是在針灸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如何以傳承和創新帶動保護和發展,更是中醫藥界研討的重要議題。賀普仁認為,傳承的關鍵是繼承人,選擇什么樣的學生來學習是關鍵。他說:“針灸傳承只有傳者得其人,承者得良師,針灸學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本報記者 羅 旭 通訊員 賀潤黎)
人物小傳:
賀普仁,男,漢族,1926年出生。1956年,進入北京中醫醫院,任針灸科主任達26年之久。1990年國家授予其“全國名老中醫”稱號。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針灸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8年12月,被授予“首都國醫名師”榮譽稱號。2009年3月,獲得“國醫大師”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 和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