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門貴女陳阿嬌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一任皇后,大長公主劉嫖之女。陳阿嬌生于侯門貴戚,長大后嫁給太子劉徹成為太子妃,后來劉徹登上皇位,她又順利被冊立為皇后。自此陳阿嬌的人生達到了極致。然而,世間萬物皆有規律,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人生同樣如此。
一直生活在錦繡叢中的陳阿嬌,雖然美麗但也霸道、驕縱、善妒。她不能忍受皇帝寵幸其他女子,所以經常哭鬧耍小性子,這令皇帝很是反感,加上她沒有為皇上生下子嗣。漸漸的陳阿嬌失去了寵愛,最后,后位被廢退居長門宮終其一生。
陳阿嬌父親陳午,是大漢功臣堂邑侯陳嬰之孫,后襲堂邑侯,之后娶了館陶公主劉嫖為妻,兩人育有二男一女,女兒就是阿嬌皇后。
劉徹能成大漢皇帝,有館陶公主的一份功勞。因為當時的太子并非劉徹,而是長子劉榮。館陶公主一心想將女兒嫁給當今太子,想著親上加親。但是太子劉榮的母親栗姬覺得自己將來尊貴無比,根本不把公主放在眼里,她才不買館陶公主的帳,所以一口回絕了公主。
被栗姬拒絕后,館陶公主便將目光轉向了王夫人的兒子----四歲的劉徹。公主向王夫人提起婚約的時候,王夫人很高興的一口應承下來。
自此長公主被栗姬拒絕后,她心里就懷著一股怨氣,所以她經常在哥哥景帝面前說栗姬的不是。加上栗姬本性善妒,不愿遵從景帝的意愿,照顧和善待他的一眾兒子,而且還經常出言不遜,栗姬的這種做法讓景帝十分氣憤。
館陶公主察言觀色,便適時的在景帝面前夸贊王夫人兒子劉徹如何聰明,如何有才氣等等。
景帝聽得多了,便也覺得劉徹是可塑之才,加上王夫人懷孕后夢到紅日入懷的吉兆,便有了更換太子的心思。
景帝雖然有這個心思,但是更立太子的事遲遲沒有定論。這時王夫人適時地加了一把火,將事情一錘定音。
王夫人知道景帝怨恨栗姬,在這個時候,她暗中讓人提請封栗姬為皇后。
因為此前的皇后已經被廢,這個位置一直是個空缺。
王夫人的這一招果然奏效。景帝大怒,斬殺了題請之人,廢了太子劉榮,改封他為臨江王。
之后漢景帝封年僅7歲的劉徹為太子,封王夫人為皇后,陳阿嬌也順利成了太子妃。
到了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阿嬌便被立為皇后。之前在劉徹被立為太子的時候,館陶公主出過力。陳阿嬌覺得自家有功于武帝,故此驕縱蠻橫。
阿嬌雖然驕橫善妒,依然受到武帝的獨寵。但是在受寵的日子里,阿嬌始終沒誕下皇子。
武帝對她的寵愛漸漸減少了。
建元二年,武帝去平陽侯府看望姐姐平陽公主,公主將歌女衛子夫獻給武帝,武帝將衛子夫帶入宮中。陳阿嬌聽說武帝寵幸了衛子夫震怒異常,連哭帶鬧、尋死覓活,武帝看到刁蠻撒潑的陳阿嬌冷哼一聲拂袖而去,自此更是不愿見到她。
陳阿嬌被武帝冷落的日子里,衛子夫被武帝異常寵幸,很快她懷了身孕。陳阿嬌知道后更是恨透了衛子夫。
陳阿嬌在十余年里從未誕下子嗣,外祖母太皇竇太后在建元六年也去世了,陳阿嬌的境況越來越糟。而衛子夫卻在進宮后的十余年里為漢武帝生下三個公主一個兒子,漢武帝對衛子夫的寵愛有增無減。
元光五年陳阿嬌施巫蠱之邪術被發現。這種法術在宮內是明令禁止的,一旦被發現就會遭到誅殺。陳阿嬌明知有禁令,卻還施以巫蠱祝告鬼神,禍害他人。 武帝龍顏大怒,命人收了皇后的璽綬,廢除后位,移居長門宮。就這樣做了十一年皇后之位的陳陳阿嬌被廢黜。
陳阿嬌苦思冥想怎么才能挽回皇帝的心。后來她聽說司馬相如文采斐然才情卓著,最擅長詩詞歌賦。于是就想著讓他寫一篇詩文以期重新喚起武帝的記憶,讓兩人重歸于好。于是派人帶上千金去請馬相如作賦。這就是史書上有名的典故----千金買賦。
司馬相如揮毫潑墨作了一篇《長門賦》。這篇《長門賦》呈給武帝后,漢武帝看了非常感動,因此陳阿嬌又重新回到了帝王的身邊。
雖然史書中陳阿嬌并沒有像典故中所寫的又復得寵。然而千金買賦這一著名的歷史典故,卻被代代流傳了下來,在歷代文學作品中昌盛不衰。
陳阿嬌被廢后居住在長門宮。館陶公主知道后心疼女兒向武帝叩頭請罪,但武帝并沒有給她面子。自從陳阿嬌被廢除后位移居長門宮就再也沒有離開,直到去世。
《前漢紀》記載:陳皇后擅寵驕橫恣意十余年,沒有生子。又施用婦人媚道,故此被廢。
陳阿嬌生于富貴之家在錦繡叢中長大,前半生享盡了榮華富貴,尊貴無比,只是后來在長門宮的日子卻是清冷孤寂,孤獨終老,著實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