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轉載須經“ICU護理之家”同意 —
DKA是最常見的一種糖尿病急性并發癥。
DKA是1型糖尿病突出的并發癥,也多見于2型糖尿病。是臨床上最常見、最重要、經及時合理的治療可逆轉的糖尿病急性代謝并發癥。
DKA的死亡率在胰島素問世以前為60%,發明胰島素以后降至5—15%;在非專業化的醫療機構仍高達19%。且死亡率隨增齡而增加。
造成死亡的原因:低血容量休克、嚴重的低血鉀、代謝性酸中毒、腦水腫。
感染
過量攝入高糖、高脂飲食
應激情況
降糖藥物劑量不足或中斷
妊娠或分娩
胰島素抵抗
不合理應用對糖代謝有影響的藥物等
糖尿病癥狀加重:肢軟無力,極度口渴,多飲多尿,體重下降。
消化道癥狀:早期可產生厭食、惡心、嘔吐。后期發生胃擴張時可產生嚴重的嘔吐。部分患者有腹痛。
呼吸系統癥狀:代謝性酸中毒刺激延髓呼吸中樞,引起呼吸改變。當pH<7.2時可引起深而快的呼吸(Kussmaul呼吸);當pH<7.0時則發生呼吸中樞抑制。部分患者呼吸中可嗅到類似爛蘋果的氣味。
神經系統癥狀:有頭痛、頭暈、萎靡、倦怠,繼而煩躁、嗜睡,意識障礙、昏迷。
脫水和休克癥狀:脫水達體重的5%可出現尿量減少,皮膚干燥、眼球下陷等;脫水達體重的15%時可有循環衰竭,如血壓下降、心率加速,重者可危及生命。
血糖:升高,一般在16.7mmol/L-33.3mmol/L。>16.7mmol/L多有脫水,>33.3mmol/L則多伴有高滲或腎功能不全。
血酮、尿酮:血酮升高>1mmol/L,>5mmol/L(50mg/dl)時為高酮血癥。尿酮陽性。
尿糖:強陽性。
尿素氮、肌酐:尿素氮、肌酐可升高。
血鈉:一般<135mmol/L,少數正常,亦可高于正常。
血鉀:一般初期正常或低,但失水和酸中毒可升高。
血PH:代償期血pH在正常范圍內;失代償期常pH<7.35。碳酸氫鹽降低。
陰離子間隙:正常8-16,DKA時增大,屬陰離子間隙性酸中毒。
公式:陰離子間隙=(鈉 鉀)—(氯 碳酸氫鹽)
血漿滲透壓:正常或輕度升高,亦可明顯升高。有效滲透壓可>320mOsm/L。公式:血漿滲透壓=2(鈉 鉀) 血糖(mmol/L) 尿素氮(mmol/L)
外周血象:紅細胞壓積及血紅蛋白可增高;白細胞在無感染的情況下可增高,提示失水后血液濃縮。
對臨床凡具有DKA癥狀而疑為DKA的患者,立即查尿糖和尿酮體。如尿糖、尿酮體陽性的同時血糖增高、血pH或碳酸氫鹽降低者,無論既往有無糖尿病史即可診斷。
饑餓性酮癥:有進食少的病史,雖有酮癥酸中毒,但無糖尿病史,血糖不高,尿糖(-)。熱量攝入不足,體內脂肪大量分解所造成。
糖尿病高滲性昏迷:多見于老年糖尿病人病情未經妥善控制而大量失水者。特征:血糖>33.3mmol/L;血漿滲透壓>350mOsm/L,或有效滲透壓>320mOsm/L;血鈉>145mmol/L;血酮正常或偏高,尿酮(-)或弱陽性;CO2CP正常或偏低;血pH7.35左右或正常。體征方面多有神經系統征象,有時伴有腦卒中和冠心,有時和DKA并存,需鑒別。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常見于糖尿病人并發各種休克、嚴重感染、嚴重缺氧、肝腎功能衰竭時。特征:血乳酸>5mmol/L;血pH<7.35;碳酸氫鹽降低;乳酸/丙酮酸之比明顯增高≥30。
酒精性酮癥酸中毒:大量飲酒而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少,出現胃炎或胰腺炎而發生難治性嘔吐時。血糖不高,尿糖陰性。
降低血糖,消除酮體;恢復胰島素依賴性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以抑制脂肪酸過度的釋放;糾正水與電解質平衡失調,恢復受累器官的功能狀態。
補液,恢復細胞內、外液容量;
補充胰島素;
補鉀;
糾正酸中毒;
消除誘因,治療并發癥。
血糖、血電解質、血氣分析,注意監測尿糖;血、尿酮體及生命體征
尿酮體轉陰后酌情延長間隔時間
肝、腎功能,心電圖等相關檢查
A.按體重的10%估計DKA時的失水量;
B.根據已知的DKA前的體重減去目前的體重估計失水量;
C.按血漿滲透壓計算失水量。公式:
先鹽后糖、先晶后膠
血糖>13.9mmol/L以上:可補生理鹽水,伴低血壓或休克者聯合膠體溶液,注意監測血鈉。
血糖<13.9mmol/L時:可過渡到5%葡萄糖或糖鹽,葡萄糖加胰島素有利于減少酮體的產生。
先快后慢、見尿補鉀
1000-2000ml/前2h內,4000-6000ml/24h內
推薦開始500ml/h,共4小時;其后4小時250ml/h。有研究表明,非極度失水,低速補液的結果是代謝改善更快,且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更少。對老年人及心、腎功能不全者更應注意減少液量及減慢輸液速度。可將補液量的1/3~1/2經口服補充,昏迷者可鼻飼。
胰島素劑型:一律采用短效胰島素。
胰島素劑量:目前提倡小劑量胰島素治療。小劑量胰島素界定范圍:平均4-6u/h為常用有效劑量;或0.1u/kg/h,血糖下降速度3.9-6.1mmol/l為宜。
給藥途徑:持續靜滴,為目前首選。
DKA時失鉀嚴重。即使就診時血鉀正常,但此時由于酸中毒總體鉀已降低,患者常在糾酮治療1-4小時后發生低鉀。
補鉀時機:如開始血鉀在正常范圍(4.5-5.5mmol/L),可暫不補鉀,但需嚴密監測,一旦血鉀低于4.0mmol/L立即補鉀。
尿量少于30ml/h不補;見尿補鉀。
血鉀高于5.5mmol/L不補。
補鉀量:每日可補氯化鉀4-6g。應經常檢測血鉀。待病情好轉,血鉀正常,已能進食者可改為口服補鉀。由于鉀隨葡萄糖、鎂、磷等進入細胞較慢,補鉀需進行5-7天才能糾正鉀代謝紊亂。
目前明確認為DKA治療時補堿并非必要及有益。因DKA的基礎是酮酸生成過多,非碳酸氫鹽損失過多。通過胰島素治療后抑制酮體的產生,促進酮體的氧化,且酮體氧化后可產生碳酸氫鹽,DKA時的酸中毒自然會被糾正。
輕中度DKA→胰島素 葡萄糖輸入多可糾正,僅當血PH≤7.0時用小量碳酸氫鈉。
血pH<7.1;
CO2CP<5mmol/L或碳酸氫鹽<5mmol/L;
呼吸抑制;
嚴重高血鉀(>6.5mmol/L);
對輸液無反應的低血壓;
乳酸性酸中毒。
宜少、宜慢
補堿量:一般使用碳酸氫鈉,不用乳酸鈉。伴有休克時禁用乳酸鈉,因有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先給予5%碳酸氫鈉100-200ml。依據pH及碳酸氫鹽再決定以后的用量。待血pH>7.1-7.2,或碳酸氫鹽>13mmol/L時停止使用。
血滲透壓很高時,應用1.25%碳酸氫鈉等滲溶液(3份注射用水 1份5%碳酸氫鈉)
原因:DKA時由于高滲性利尿引起細胞內、外液丟失;使用胰島素治療后,糖及細胞外水將向細胞內轉移,造成細胞外及血管內容量減少,引起血壓下降。一般經補液即可糾正。但當合并嚴重休克時,需考慮其他因素,如出血、嚴重酸中毒、低血鉀、感染、心梗、腎上腺功能不全等。此時可使用全血或血漿代用品,同時避免使血糖下降過快,如休克持續存在可考慮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升壓藥物
DKA治療中可能發生低氧血癥或肺水腫,甚至呼吸窘迫綜合癥。此可能與左心功能不全、補液過快過量,引起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及特發性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有關。尤其是原有心、腎、肺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更易發生,一旦發生,死亡率很高。對此類患者應檢測中心靜脈壓指導輸液,輸液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心率、呼吸、尿量、不可盲目的大量、快速補液。
DKA時約70%的患者血淀粉酶增高,其中48%為胰腺型淀粉酶。血淀粉酶增高時注意胰腺炎的存在,此多為亞臨床型的,可能由于高滲透壓和低灌注對胰腺造成的損害。
心梗可為DKA的并發癥,也可促發DKA。是DKA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人由于神經病變,無痛性心梗常見,如老年病人出現惡心、腹痛、煩躁不安、心功能不全時,應注意心梗的存在。對于頑固、嚴重的DKA應注意除外心梗的可能。
低血鉀:隨著葡萄糖、胰島素、生理鹽水在糾酮時的使用,可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低鉀。尤其是胰島素用量>0.1u/kg/h,查鉀應頻繁。
低血糖:DKA治療中,血糖的恢復正常所需時間短于酮體。為糾酮,必須繼續給予胰島素治療,如未及時補充葡萄糖,易發生低血糖。
高氯血癥:多見于DKA恢復期,原因:鈉中和酮酸后由尿丟失,而氯的丟失少于鈉;糾酮補充的NS與GNS中鈉與氯含量相等,必然導致相對高氯;DKA緩解期間,鈉和碳酸氫鹽向細胞內轉移,細胞外的剩余氯增多。一般成功的DKA治療期也可出現高氯性酸中毒。無需特殊治療,可隨DKA的治療而緩解。
腦水腫:可能與迅速糾正高血糖,細胞外滲透壓降低,細胞內相對高滲引起自由水向細胞內轉移有關。也與糾正酸中毒過快,加重腦缺氧有關。糾正DKA時減慢糾正高滲及酸中毒的速度可降低腦水腫的發生。
腎功能不全:如患者經過大量補液或糾正DKA治療已數小時仍無尿應想到腎衰。無尿時應注意除外已有糖尿病植物神經病變者常有的膀胱擴張、尿潴留。
腦血栓:DKA時失水血液濃縮,血液中許多凝血因子被激活,特別是在高滲、休克時易發生腦血栓。
癥狀消失,失水糾正,神志、血壓正常。
血酮正常,尿酮陰性。
碳酸氫鹽、血pH正常。
血電解質正常。
提高對DKA癥狀的早期識別
1型糖尿病不能隨意停、減胰島素治療
2型糖尿病合理用藥,在應激及急性伴發病時密切監測血糖;血、尿酮體等
糖尿病患者應定期監測。
又稱高滲高血糖綜合征(HHS),糖尿病高血糖高滲綜合征
多見于老年人,好發年齡50~70歲。
約2/3病人發病前無糖尿病病史
病情危重,并發癥多,病死率高,達40%
感染、急性胃腸炎、胰腺炎、腦血管意外、嚴重腎疾患、血透、腹透、靜脈內高營養、限水、某些藥物、輸糖水等。
年老、極度高血糖、嚴重失水、血液濃縮、繼發性醛固酮增多加重高血鈉,使血漿滲透壓增高,腦細胞脫水。
多尿、多飲、但多食不明顯
1.嚴重失水唇舌干裂、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少數患者休克,少尿或無尿。
2.神經精神癥狀表現為嗜睡、幻覺、定向障礙、上肢拍擊樣粗震顫、顛癇樣抽搐、失語、肢體癱瘓、昏迷。
嚴重高血糖,通常≥33.3mmol/L(600mg/dl)
高血漿滲透壓,≥350mOsm/L
嚴重脫水:血清鈉≥150mmol/L
無明顯酮癥
伴有進行性意識障礙
血糖常>33.3mmol/L(600mg/dl)
血鈉>155mmol/L,也可正常
血滲透壓>320mmol/L
血滲透壓=2(Na K ) 葡萄糖 BUN
尿糖強陽性、尿酮陰性或弱陽性
BUN、Cr升高
中老年病人出現以下情況時,要考慮NHDC的可能:
1.進行性意識障礙伴脫水
2.合并感染、手術等應激時出現多尿
3.大量攝糖、輸糖或用使血糖升高的藥物時,出現多尿和
意識障礙
4.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
5.水入量不足,失水或應用利尿劑,脫水治療及透析治療者
早期診斷,積極搶救
一、補液
治療前已休克,先輸等滲鹽水(不引起溶血)和膠體溶液;如無休克或休克已糾正,血滲透壓>350mmol/L,血鈉>155mmol/L,可輸適量低滲鹽水(0.45%)
補液不宜太多太快,以免腦水腫、肺水腫
失水程度超過體重的1/10以上,2~3日補足
二、胰島素
與DKA相似,0.1u/kg/h,一般來說,本癥患者對胰島素較敏感,胰島素用量較小。劑量過大,血糖下降太快太低,可造成腦水腫。
三、補鉀要更及時,一般不補堿。
四、治療誘因及并發癥
控制感染、防治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
五、昏迷病人的護理及各種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