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對于考生以及家長來說都是特別緊張的,如果說高考成績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志愿填報就是成功的另外一半。高考分數有,如果志愿填報不好,可能也面臨沒有大學可以讀。如何才能夠避免志愿填報時被退檔呢?
一、熟悉招生規則,了解高校招生簡介。很多高考的學生或者家長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不去了解自己本省高考錄取的規則,也不去了解想要填報高校的招生要求。誤以為只要分數達到,就一定能夠被錄取。但是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錄取規則,與招生要求。例如:要求考生的身高、要求考生的視力、要求考生的選考科目等級、要求考生的英語單科成績、要求考生單科數學成績等。
不同學校或多或少可能都會有不同的要求,家長與考生在填報之前一定要了解本省教育招生考試院投檔錄取模式,以及想要填報高校的招生簡章。對照個人的情況,自己是否達到招生院校的要求。
二、志愿填報設置合理,分層次選擇高校。
1、分數結合位次填報、外加考慮招生計劃。很多家長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只參考高考的分數,而忽略考生在全省排名的位次,這是填報志愿當中的大忌。試卷的難度每年都是不同的,高考分數不能夠完全作為衡量志愿填報的依據。例如去年580分,可以填報985高校,今年580分,可能只能夠填報普通211高校。
2、切勿只顧沖,要記得保一保。每年都有一小部分人,想低分上熱門專業,低分填報名校。不是說沒有可能這種情況,填報一個志愿沖一沖,試一試可以理解。如果你所有的志愿全都沖,那么風險極大,很容易就面臨滑檔,所以考生一定要給自己留有余地。志愿填報可以分為高中低三檔:高檔可以沖一下,博一下;中檔符合自己的分數與情況,也是最大概率被錄取的學校;低檔防止意外出現,給自己留有余地。
例如考生A:高考成績600分,全省排名8000名左右。
高段:考生可以沖一下全省7000名左右的高校
中段:考生根據學校以及專業,可以填報8000——11000之內的高校。這是比較穩的中間段,最大概率被錄取的。
低段:考生可以根據學校以及專業,可以填報12000——15000之間的高校,給自己留一個余地,放在最后一個志愿,避免意外。
三、如果不是百分之百把握,務必要服從調劑。很多考生都有自己青睞的專業,一心只要去自己填報的專業,不愿意服從調劑。除非你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一定能夠被錄取,不然一定要填調劑服從安排。
什么叫百分之百能夠錄取?就是你超過填報的學校與專業很高的分數。例如某大學專業每年在你所在省份錄取都是全省10000名,你高考全省5000名,那么你可以填報。
關于調劑,現在都是平行志愿多次模擬投檔,一旦進檔不被錄取就要面臨退檔的風險。所以你要確保自己一定能夠被錄取,如果調劑到不想去的專業,進入大學以后可以考慮轉專業。現在絕大部分學校都是允許考生進行轉專業的。
高考志愿填報不是很困難,只要認真了解與學習,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敷衍它,那么可能它也會敷衍你。志愿與規則都是人為設定的,只要了解規則、符合要求進行填報,幾乎都可以被錄取。現在每年高考高分退檔的考生也越來越少,因為志愿填報也越來越考生考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