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營銷,簡單來說,滿足需求,獲得回報的這個過程就叫營銷,其中的核心是將別人的錢放到自己的口袋里。要營銷,先推廣,推廣的覆蓋人群多不多,決定營銷的效果,本篇來說海報推廣的裂變術。
海報推廣裂變也有多種模式可選
積分模式(漲粉逆天)
1.關注公眾號獲取海報;
2.分享海報給好友,好友關注,自己獲取積分;
3.積分能兌換禮品;
然后禮品會選用10元以內的,貨源來自哪里大家都懂,但是對外要宣稱價值是上百的,什么高仿手表、千足銀手鐲、還有星巴克馬克杯之類的,貪便宜的小白們會拼了命的拉好友關注。
社群(轉化超高)
上面的積分玩法雖然漲粉快,裂變超強,但大多數人是沖著你的獎勵來占便宜的,粘性低。社群的優勢就是“強運營”,互動強、粘性高、而且后期付費率高,缺點是累。
某讀書公眾號,一年千萬級的粉絲。
1.設計高轉化、誘人的海報;
2.分享海報到微信群、朋友圈,獲得第一輪種子流量;
3.用戶掃碼關注,機器人自動@用戶(或者提示加客服微信),只有它轉發海報,才能獲取進入讀書群資格。
4.用戶轉發海報至朋友圈,機器人(客服)@用戶,拉入群。
5.用戶的好友看到海報后,也進群了,重復以上動作。
裂變模式基本一樣,對標的物變了而已,“有書”玩的是讀書群,同樣有人用英語、寫作、手繪、個人成等來吸引粉絲。
但有一點不會變,他們的目標用戶都是文青和小白領。
一個連讀書都要共讀的人,其毅力、智商暴露無遺,這群人數量之多,它們竟然創造了年漲粉千萬的奇跡,創造了簡書豆瓣的奇跡。所以人生最無奈的事情,就是你不喜歡它們,卻不得不與它們為伍,因為它們的數量實在太過龐大。
制作海報
海報是整個裂變的核心,甚至決定了整個活動的成敗。
文案可簡單總結為:時間(求快心理)、普適(群體屬性)、簡單(懶笨)、貪婪(利益的強驅動屬性)、明星(跟隨效應);
時間
被這句宣傳語“你有多久沒讀完一本書了”刷過屏了吧,語句沒變過,同行爭相模仿。
類似的文案《7天UI設計零基礎大神速成班》《零基礎30天玩轉流利口語 系統提升口語能力技巧》...
時間型海報 = 時間詞 + 效果詞
普適;
文案面向的用戶群越廣泛,轉化效果越好。
如《提高情商-職場人際溝通秘籍》、《高效時間管理:下班后賺更多!》,上班族數量巨大,且擁有一定的購買力,這就是普適性。
普適型海報 = 職場/大學生/寶媽/白領...
簡單
數據為證,騰訊課堂、網易云課堂...等平臺搜索“零基礎”,出現的結果永遠是最多的。
簡單型海報 = 零基礎/入門/輕松
貪婪
人都是趨利的,海報若不利用人的貪婪,就缺乏強驅動。
下面的海報“免費領XXX”,就這一個小改動,轉化率就能翻倍。
貪婪型海報 = 免費領取 + 快速賺錢 + 限時免費
種子流量來自微信群、朋友圈,前期如果沒有量,可百度關鍵詞“微信群代拉”,一般拉進一個群只要花幾毛錢,缺點是垃圾群偏多。建議讓自己的同學、同事、微信好友拉進群,給發個小紅包,雖然代價高,但群質量也會更高。
測試海報
一定要測試海報效果,尤其是當裂變效果很差的時候。通常一次活動要多做三五個海報,逐個用種子流量測試,選擇其中效果最好的一個。
類似的海報太多,為避免拉仇恨,不舉例,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