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彼得·霍金斯
個人教練的服務對象是個人,關注領導者自身能力或品質的提升,卻不一定能促進整個團隊的發展。而團隊教練的服務對象是團隊,其目的是使整個團隊受益,讓團隊中每位成員的能力和品質都得到完善。
作者提出了系統性團隊教練,指出系統性團隊教練是一個過程,無論團隊成員是否在一起,團隊教練都是與整個團隊一起工作,幫助團隊提升大家的集體績效以及彼此合作的方式,并幫助大家提升集體領導力,更有效地調動所有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共同進行更廣泛的業務轉型。
系統性團隊教練關注的是系統背景下的團隊,不僅支持團隊內部發展,還強調與團隊外部利益相關者的聯結,以此提升整個團隊的集體績效。
如果說個人教練是通過干預個體來提升團隊績效的,即改變個體,進而改變團隊。那么,團隊教練則在認同個人影響團隊績效的同時,更加強調團隊作為一個整體對于個體的巨大影響作用。
作為助力團隊發揮無限潛力、提升績效的團隊教練,應具備如下的關鍵核心能力:
1、幫助團隊找到自己的定位
2、幫助團隊明確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以及為什么要實現那樣的目標
3、幫助團隊接受自己不能做或不應該做的事情,并理解自己“所能成就的潛力”
4、幫助團隊了解其關鍵的工作方式
5、幫助團隊獲得創造力
6、幫助團隊提升集體適應能力
7、幫助團隊監控自己的進展
在此,作者提出了團隊教練的5C模型,幫助打造高績效團隊。
一、委任
對于團隊來說,如果想要成功,就需要從建立團隊的人那里獲得清晰的委任。這包括清晰地團隊宗旨,以及明確的用來評估團隊表現成功與否的標準。
良好的委任包括:
1、目標
2、資源:人員、資金、行政、技術、場地等
3、信息
4、教育:學習及發展
5、定期、及時和適當的反饋
6、技術及流程上的支持
二、明確
即明確團隊共同努力的方向。這個共同努力的方向,是整個團隊認為很激勵人心、同時也只能通過合作來完成的挑戰性任務。團隊還需要制定出自己的使命和團隊章程。
使命包含團隊的:
1、宗旨
2、戰略、目標
3、核心價值觀
4、成功的愿景
5、工作協議及約定
6、角色和期望
7、關鍵績效目標和指標
三、共創
為了讓美好的想象成為現實,讓績效產生有益的影響,團隊要欣賞性地留意到團隊何時運轉良好、發揮了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同時,也要留意并中止自己的消極模式、自我的限制性信念及假設。
四、聯結
只有當團隊集體和個人與所有關鍵利益相關者進行聯結,并建立起密切的合作關系,團隊才會創造不同。團隊只有通過采取新的方式,來轉變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進而調動他們,才能驅動團隊自身以及所在組織績效的提升。
團隊可以用來廣泛的系統進行聯結的三種重要策略:
第一,大使策略。將團隊所做的事情對外進行宣傳,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第二,偵察和調查策略。關于客戶、競爭對手、合作伙伴、投資者、監管機構和社會大環境,有哪些事情正在發生和改變,以及這些改變會給團隊帶來什么樣的機會和威脅。
第三,合作策略。與組織內部及外部的其他團隊建立并維護良好的合作關系,相較僅僅依賴自己的團隊而言,與其他團隊合作可以為團隊的利益相關者提供更大價值。
影響團隊績效的,不是外部溝通的數量,而是外部溝通的類型。
五、核心學習
團隊需要后退一步,反思自己的績效和各種流程,鞏固所學,為下一周期的工作做好準備。同時,核心學習還關注支持和開發每位團隊成員個人的表現和學習。
成功團隊致力于團隊成員的成長以及團隊的長期存續兩大成果。
這兩項成果由以下幾項核心要素達成:
1、社會支持
2、團隊沖突解決
3、對團隊成員學習和發展的支持
4、積極的團隊氛圍
總之,可以用下面這幅圖對5C模型進行概括。
對于團隊教練而言,則需要關注下面這幅圖的內容。
首先,團隊教練關系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第一、委任
1、團隊為誰服務?團隊受命于誰?
很多時候,團隊弄錯了服務對象,比如,把目標、績效視為一切。
2、如何與更廣泛的組織目標相一致?
脫離了大組織或更多利益相關者,則團隊只是在獨孤求敗。
第二、明確
1、團隊的努力方向和核心目標是什么?
2、團隊是否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工作流程?
第三、共創
1、團隊成員在相互合作、人際關系,及團隊動態管理處于什么狀態?
2、如果發揮出團隊每個人的潛能,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第四、聯結
1、在整個系統中,你的團隊與其他團隊,及主要利益相關者是如何合作的?
2、如何發揮出利益相關者的最大價值,實現團隊更好的發展,從而帶動雙方、甚至是各方發展?
第五、核心學習
1、從團隊經驗與發展自我學習的角度來看,你們團隊的學習能力如何?
2、如何確保團隊及團隊中的個人,不斷學習,始終向前發展?
3、關于委任,學習如何讓委任與團隊角色形成特質
4、關于明確,學習了解個人價值觀和風格,一起構建共同特質
5、關于共創,學習跨行業的關系建立特質
6、關于聯結,學習與主要利益相關者共同建立并測試特質
其次,團隊教練的流程如下:
第一,團隊統一認識
1、與領導達成協議
2、召開團隊會議,概述團隊教練內容和研究項目
第二,教練前的評估
1、訪談
2、風格類型評估
3、團隊診斷調查評估
4、參照標準檢測,以識別當前的優勢和差距
第三,非現場團隊
通過愿景、使命、目標、利益相關者期望、成功實施、價值觀等,創建協同、
第四,團隊教練會議
1、跟蹤進度,促進對話
2、示范教練等
第五,再次評估與回顧
1、重做團隊測評和團隊討論
2、總結教練成果
3、回顧學習要點和收獲
最后,從團隊管理者發展到團隊教練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團隊管理者。管理和匯報各自的職能。聚焦于團隊成員的管理,關注于團隊個人關鍵績效指標。
第二階段,團隊領導者。將各自的職能目標與整體宗旨和目標協調一致。聚焦于共同的目標,關注于團隊和組織目標之間的關聯。
第三階段,團隊協調者。與同級及利益相關者通力協作。聚焦于內外部聯結,關注于團隊關鍵績效指標及個人對團隊的貢獻。
第四階段,團隊教練。對公司和團隊目標承擔集體責任,對外代表團隊整體。聚焦于發展團隊能力,關注于團隊發展目標。
需要留意的是,團隊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當今世界,團隊成員持續變化,所以這四個階段也從來不是簡單地按順序發生,團隊領導者一旦具備所有四個階段的技能,就需要學會游走于期間,根據情況運用適當的工作風格。
作者用5C模型,闡述了團隊管理的五大方面,同時,借助團隊教練的幫助,加速團隊的績效提升。
在實際的團隊管理中,無論是否有教練這樣的角色,筆者建議都需要有教練的思維,用思維引發行為,從而將團隊帶領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