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戴爾.卡耐基是世界上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成功學導師,演講家,1988年11月24日,他出生于美國密蘇里洲的一個叫瑪麗維爾的小城。
父親是一個“所謂”的小農場主,實質上跟我們中國的農民沒有什么分別,不僅同樣靠天吃飯,也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歸”。
由于家境貧窮,小卡耐基在寒冷的冬天甚至沒有棉鞋穿,他常常穿著濕冷的單鞋冒著風雪去上學,為了“對抗”雨夾雪,小小的卡耐基只能背對著雨雪的方向前行,一不留神,人就摔倒在地。
父親因為長期過度勞碌和長期負債,患上了抑郁癥,曾經想過輕生。
貧窮讓卡耐基飽嘗生活的艱辛,但同樣激勵他要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
[02]
渴望被肯定,為了出人頭地,16歲那年,卡耐基連續12次報名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但無一不宣布失敗告終。
年輕氣盛的卡耐基被接二連三的失敗鞭打得體無完膚,極度的自尊受挫令他甚至萌生自殺的念頭。
但幼年時期的吃苦經歷磨煉了他的韌性和百折不撓的精神,為了避免被意志消沉所壓倒,他常常這樣自我激勵:“沒有一定失敗這回事!不要逃避,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來,我要繼續站上演講臺,直到贏得第一次。”
他陷入更加瘋狂的演講練習中,他把林肯總統、杰弗遜.漢密爾頓.戴維斯這樣的名人的名言警句添加到演講稿中,以增加文采,還特定到野外去大聲誦讀自己的演講內容,他大聲地誦讀,狂熱的演講激情使他不停地手舞足蹈,時而眉頭緊皺,時而大喊大叫,甚至驚動了警察前來詢問情況。
經過日復一日的刻苦練習,第二年,做好充足準備的卡耐基繼續報名參加學院的演講比賽,這一次,他一路過關斬將,殺入決賽,并最終贏得學院“青年演說家”的獎項。
卡耐基用他的勝利贏得了同學的尊重,他使他從自卑、懦弱的人變成了一個充滿自信和激情并渴望成功的人。
[03]
從學院畢業后,為了追求演藝夢想,卡耐基來到紐約,考上了世界上最頂尖的戲劇學院,美國戲劇藝術學院,在那里他受到了正規的戲劇教育。
不過,24歲畢業后,他不但沒能如愿到百老匯工作,就連剛談上的女朋友也離他而去,他受到事業和愛情失敗的雙重打擊。
畢業即失業,他只能屈尊去應聘一個汽車銷售員,上班的第一天即因為業務不熟悉被顧客嘲諷、車行老板訓斥。
卡耐基的內心產生了強烈的挫敗和屈辱感,他緊握著拳頭,往事一樁樁涌上心頭,他在內心悲憤地喊著:“為什么命運待我如此不公平?十多年的寒窗苦讀,一路打拼奮斗,竟落到如此境地,連飯也吃不飽,心愛的姑娘也離我而去,如令又被顧客和老板的羞辱、責罵,天哪!為什么?!”
他恨不得索性摔門而去,再也不受這老板的窩囊氣。
但他立刻想到自己的艱難處境,強壓著憤怒,慢慢地平靜下來。
[04]
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說到口干舌燥,筋疲力盡,業績卻不見起色,沉重的生活壓力使他出現了神經衰弱和頭疼欲裂的癥狀。
一天晚上,他頭疼到不能自已,出現幻覺:“我是怎么了?難道我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了嗎?我應該怎么辦啊?”
在絕境中,與一個顧客老者的攀談,使他重拾夢想----人應該從事自己感興趣而又能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
他選擇了最為感興趣和擅長的----寫作。
在他日后的歲月里,他相繼寫出了《溝通的藝術》、《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美好的人生》、《偉大的人物》和《人性的光輝》等風靡一時的暢銷書,成為上世紀最具暢銷力的成功學經典作品。
卡耐基在演講培訓中迅速打響了自己的名氣,“卡耐基課”受到社會人士的普遍歡迎。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他的學員從恐懼公眾演講到對觀眾侃侃而談,發生了質的變化。
他認為公眾演講必須具備以下三個“要訣”。
一是克服當眾說話的恐懼,培養演講的自信心。
卡耐基認為,許多人演講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自信,以及對于公眾演講的“恐懼”,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演講者要適度利用這種“緊張感”,以此來激發自己心理反應能力和思考效率。
要經常創造上臺講話的機會,不斷練習,練習,練習,慢慢地掌握適應陌生環境的經驗,減少焦慮和恐懼,從而單純而輕松地完成演講準備。
卡耐基說:“首先你要有勇氣站出來身體力行去演說,但又不要把演說看成是一個大難題,那只不過是一場稍微嚴肅些的談話罷了,不用害怕。你運用你的聲音首先感染自己,然后再去感染別人,那么你成功的機會就比較大了。”
二是做好充分的準備。
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隨時有足夠的“談資”。
善于表達,聲音飽滿、明亮。良好的共鳴可以使聽眾如癡如醉。
必要時,可以把演講的稿子背得滾瓜爛熟。
卡耐基反對無實質內容的高談闊論,他強調說:“我請大家要記住,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人愿意聽別人說教的,你的演講一定要讓聽眾感愉悅和有趣,沒有人有時間聽你東扯西聊的。”
三是講自己的故事和精通的知識。
演講者對自己的故事或精通的知識會相對熟悉,加上自己對生活、工作和學術上的理解,會給演講添加更多生活的氣息,從而做到引人入勝。
卡耐基說:“即使是很平淡的演講,如果其中能富含人性趣味故事才會吸引人,演講者只需提出少量重點,然后就用具體的事例作為例證,這樣構建的演講肯定會引起聽眾注意的。
(本文首發于頭條號:最美好的人間,更多原創作品請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