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寶地”這個詞,想來大家都不陌生!風水寶地也向來被大家視為“可遇不可求”的機緣。
那么,人們心目中最理想的風水寶地,到底是什么樣的呢?今天就為大家來簡單的說一說。希望大家也可以“按圖索驥”,不要錯過了自己身邊的“風水寶地”!
經過古人們長時間的摸索和實踐,把風水中最重要的五大要素合稱為“地理五訣”,即龍,穴,砂,水,向。古人們認為當風水中的五大要素完美結合在一起時,便會形成一塊“風水寶地”。
1.龍:即蜿蜒的山脈。因山脈的走向與龍的軀體一樣千回百轉,所以古人形象地稱其為龍。當平原沒有山體時,龍便轉入地下,即起伏不定的巖土層。
風水學中所講的“氣”,需要依附于山脈才能發揮作用。所以山脈的形態便決定了龍的吉兇之分。勢高力勝,雄偉磅礴的山脈稱為真龍;勢弱力寡,歪斜臃腫的山脈稱為老龍;巖石崩碎,草木不生的山脈稱為死龍。
2.穴:穴有陰陽之分,陰宅指墓地,陽宅指住址。古人認為大地是具有生氣的,它能夠長養萬物,也可給人們帶來福澤。當人在生氣聚集的地方時,會更好地接收到生氣帶來的福澤作用。
然而,生氣是流動的,遇見風會飄散,遇見水會停止(“氣,乘風則散,界水而止”——葬經)。所以相地選址時,要尋找風吹不到又有水流動的地方,它是氣隨龍來并最終聚集的點。
3.砂:穴的前后左右的山稱為砂。風水學中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獸來命名砂山。一塊風水寶地除了背后有靠山外,左右兩側還應該有起護衛作用的砂山,使整塊穴場形成兜抱狀,抵擋風對氣的破壞,達到聚氣的作用。
地有四勢,氣從八方,夫葬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后為玄武。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俯——葬經。
4.水:即河流或道路。在風水學中氣隨著山脈而動,如何讓氣留下并發揮好的作用,則需要靠水去界定,以達到“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的理想狀態。
古人認為“山主人丁水主財”,不同的水聚到的氣也是不同的。所以才會有“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葬經)的說法。
5.向:即房屋的坐向(背對的方位為坐,面對的方位為向)。朝向是一個矢量的參照物,朝向的確立,就是希望達到“龍穴砂水”為我所用的理想狀態。
看完“龍穴砂水向”這五大秘訣后,有沒有躍躍欲試的感覺?快去發現你身邊的“風水寶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