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教育雜志選編)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實施方案
何中英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據有關資料分析,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成績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學習習慣又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而現今的中學生,絕大多數沒有或根本就不清楚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什么,我應該怎樣去養成。為此,根據在學生管理過程中發現和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先學后教的課改思路,本人和學校的其他成員共同重新著手研究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課題。
二、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中學生應具備那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1.預習:課前主動預習,主動完成導學案,在不會或不懂的地方做好記號,然后大膽的將自己的問題、疑惑、想法提出來,并從多方面獲得解決(與同學討論、向老師詢問等)。
2.聽課: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不說廢話,不東張西望;善于思考,積極發言,大膽質疑,不懂就問;認真做好筆記。
3.小組討論: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在收到老師“討論”的指令時,應馬上起立,然后轉身,再開口討論(即:“一起立,二轉身,三開口”);多傾聽,多交流心得。
4.讀寫: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桌子一只拳,手離筆尖一寸寬);從平時的練習、作業到考試等各個環節規范書寫;注意用眼衛生,保護好眼睛。
5.作業:保持簿本整潔,格式規范,愛惜學習用品;認真獨立按時完成作業,仔細檢查。
6.訂正:發現錯誤及時訂正,錯誤不一犯再犯;準備糾錯本,整理錯題集。
7.復習:按學科特點周密安排復習計劃,注重長計劃和短安排相結合。
“堂堂清”(掌握本堂課應知應會的知識技能,同時使其能力和態度得到充分的發展);
“日日清”(對一天所學的各學科的全部知識,該讀的都會讀,該背的都會背, 該運用的都會運用, 作業做錯了的都更正);
“周周清”(查出本周所學的過不了關的知識點,及時理解、熟記);
“月月清”(逐月檢查知識掌握的質量,查漏補缺)。
8.考試:明確考試目的,端正考試態度,遵守考試時間,明確考試要求。在戰略上藐視考試,在戰術上要重視考試。審清題意,合理分配時間。先易后難,規范答題,沉著應答。
9.課外閱讀:每天讀書讀報半小時;愛護圖書;邊閱讀邊思考,學會做讀書筆記;廣泛查詢、收集相關資料,積累課外知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10.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不浪費時間。
(二)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想真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則必須把習慣的養成分解到每一個具體的學科中,通過每一位任課教師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導、訓練,達到由不穩定到穩定、由他律到自律,最終轉變為學生自覺、主動的行為。為此,每個學科都要依據總體要求,細化本學科的學習習慣要求(課題組成員細化《各學科學習習慣的具體要求》),做好教育、引導、訓練工作,真正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
三、實施的步驟:
(一)調查摸底階段:(2013年4月底)
課題組成員首先拿出《中學生學習習慣的閱卷調查表》,通過閱卷形式或其他訪談形式等,做好各班學生思想、行為、學習習慣等方面的調查摸底工作,掌握當前學生養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廣泛宣傳動員,為全面推進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二)確定目標階段:(2013年5月上旬)
各班在廣泛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學校養成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案。
(三)宣傳、動員階段(2013年5月下旬)
學習部成員認真學習課題組形成的相關資料,積極開展宣傳和落實工作。
(四)分步實施階段(2013年9月開始)
從下學期開始,進入全面推進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施階段。
(五)成果展示階段(2013年10月開始)
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的成果與具體實施過程交織在一起,因此本課題提出在過程中提煉成果,在成果的總結中深化工作。
四、推進的策略及措施:
1.培養工作的具體要求
(1)班主任工作:各班主任要增強管理意識,發揮自己在養成教育中的主力軍作用。(要利用晨會、班會活動扎實開展好習慣訓練活動,由教師或者學生講解學習行為習慣要求,并在一定的時間內鞏固提高。)
(2)主渠道滲透:科任教師要緊跟新課程實驗改革的步伐,加強教學研究,實現德育目標和知識目標相統一,能力培養與習慣養成相并重。
(3)校園文化:注重發揮隱性教育因素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加強校園環境建設,真正讓每一面墻壁說話,讓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4)學校管理:重視學習培訓,以活動促發展。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站、校宣傳欄、升旗儀式、文化長廊、教室展報等宣傳途徑,介紹良好的行為習慣、身邊的優秀事跡,展示文明學生風采。通過專題講座、主題演講、專項討論、知識競賽、書畫展覽等多種渠道、多種活動讓學生熟知標準并付諸行動。(注重過程評價,鞏固已形成的好習慣,不斷提出新要求,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習慣。)
2.暢通反饋渠道,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1)成立學習習慣養成教育領導小組。(成員:高、初中一、二年級學習委員及科代表。小組每月召開一次碰頭會,匯報本班養成教育工作進展情況。)
(2)教務處要加強與各班的聯系、加強與學生和家長的聯系,通過召開學生、家長座談會、調查問卷、行為習慣養成測試等途徑,及時發現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糾正工作偏差,使養成教育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3.確立示范班級,以點帶面。
在全校開展養成教育評比表彰活動,推廣先進經驗,充分發揮榜樣在養成教育中的示范帶頭作用。(教師要以身作則,注重言傳和身教。班主任要加強和科任教師的聯系,確保活動的正常開展,形成“人人關心養成教育,人人都抓養成教育”的良好氛圍。)
4、組織專項督查
(1)每學期末,學校要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檢查班務日志、行政隨機抽查等形式進行督查,每學年要對各班的養成教育進行一次督導評估,以保障活動的有效開展。(各班要本著積極務實的原則,以確保養成教育工作不走過場,不搞花架子。)
(2)定期召開養成教育工作表彰會、養成教育工作交流會;弘揚先進班集體和個人的模范事跡,調動廣大教職員工教書育人的積極性。
總之,中學階段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它關系到學生今后的成長,關系到我們今后為社會輸送的勞動者的基本素質,每位教師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好書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