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你,還認為風水是一種迷信嗎?
按照傳統的標準答案,如《辭海》對「風水」的解釋,它是舊中國的一種迷信。
然而在今天,這個回答已經過時了。新世紀以來,中國古代的風水學說成功洗去身上封建迷信的色彩,重新成為廣受中外認可的傳統智慧結晶。
李約瑟是將風水視為美學的代表人物,他認為「風水與占卜不同」,「我初從中國回到歐洲,我最強烈的印象之一是與天氣失去密切接觸的感覺。……在許多方面,風水對中國人民是有益的……它總是包含著一種美學成分,遍布中國農田、民居、鄉村之美,不可勝收,都可以由此得到說明。」
?
風水是怎樣實現從封建迷信到智慧思想的逆襲的?
東方巨龍的講究
風水又名「堪輿」「青烏」,群眾基礎遠超算命驅鬼跳大神等,和武術、中醫、中式烹飪、麻將并列為五大國技。
傳統說來,風水學可以勘察住宅基地、墳地周圍的地理形勢,比如地脈、山水的方向。它的內里思想又與陰陽、五行、方術、占卜等概念互相勾連,無所不包。
對于這種古老的東方智慧,最初接觸到它的西方人完全不識貨,直斥為騙局。明萬歷年間,利瑪竇( 1552-1610)對中國有如下觀察:
在選擇修建公共建筑或私宅的地點以及埋葬死人的地點時,他們是按照據說地下的特殊龍頭或龍尾或龍爪來研究地址的。
……這些地「理」 師根據山水田地的相對位置而算定一塊地的氣運和吉兇,而他們的卜算和觀星家的占象是同樣騙人的。
隨后的幾百年間,西方人對風水的看法大同小異,難以理解這種不可捉摸的文化觀念。
進入近代,盲目相信科學的洋人和洋務派,更是吃足了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虧。
晚清時期,洋務派主導的探山采礦、鐵路修建、電桿架設等新式工程無不觸犯了當時民眾的風水觀念,使「山川之靈不安」、「損傷地脈」。工程雖然挖斷了不少龍脈,憤怒的鄉民同樣擋下了許多工程。
?
●為了避免破壞北京城的風水,晚清時期北京的火車總站僅修到永定門外的馬家堡村
而在上海、天津等租界,圍繞租界內外土地風水的爭端,更是成為帝國主義者與當地民眾的主要沖突。
當地居民有意無意的利用風水學說,向修路、買地、搭橋、蓋樓的洋人要賠償。不明就里的洋人一旦惱羞成怒,極易釀成反帝愛國斗爭。
19 世紀末葉活動于上海、廈門一帶的英國傳教士麥高溫義憤填膺地寫道:
這個國家最大的禍根之一就是風水,因為它完全阻礙了對她地下所蘊藏的豐富的煤礦資源的開發。直到最近人們還由于害怕擾亂地下的龍脈而不敢開礦掘煤。在這個國家的許多地方,都有大片的土地富藏煤和鐵,而當人們正遭受著極度的貧困時,它們卻在地下安靜地躺了幾千年。
洋人理解也罷,嘲諷也好,風水確實在明清乃至近代的中國社會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所有的墳冢、屋宇修建工程,都要請風水先生,再位高權重的人,也會尊重風水師的意見,甚至不遠千里求教最有名的風水大師。
迷信,美學,抑或文化
五四以后,學習西方理論的中國進步學者,率先對風水發起質疑。以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把包括風水和中醫在內的固有概念一概批為迷信。
大清倒臺后,以進步、科學自居的各屆政府,也同樣按迷信給風水觀念蓋棺論定。從北洋政府、民國政府,乃至解放后破四舊,官方都有出臺禁止風水的法規或者相關文件。
反倒是最后的租界香港,在一百多年里吃夠了風水苦頭的殖民政府已經被磨平了棱角,對鄉民的迷信格外寬容。
港英政府出于政局穩定需求,對當地人生活方式一概采取包容的態度。香港把《大清律》實行到1971年,其他英屬地區禁止吃狗肉的禁令也未貫徹到香港,風水文化習俗也得以完好保留。
● 在今天的中國,香港風水師因此成為權威的代名詞
在風水觀念和市政工程沖突的時刻,主事官員干脆自己學透了風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人民的信仰搞定人民。
這時候,西方社會的文化運動,反而使風水的形象發生了180度扭轉。
1960 年代,民權運動和反越戰運動中崛起的嬉皮士一代,將追求自由的斗爭轉向精神領域。科學和理性正是他們要叛逆的東西。佛教、瑜伽等東方神秘元素,才是值得追捧的時尚。
同一時期,戰后經濟騰飛造成全球環境惡化事件不斷,「恢復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自然和睦相處」成為熱門話題,今天的激進環保主義多由此而來。
正處于叛逆高峰的西方高校,隨之開始在傳統東方智慧遍尋解決方案,東方風水理論所倡導的「天人合一」思想正好擊中了他們的需要。
1960年,美國著名規劃師凱文林奇在《都市意向》中雖然還將風水視為非理性,但已經認為它體現了前人對「宇宙間能量規則」的醒悟,是一門前途無量的學問。
隨后,越來越多的各界人士開始將風水擺入「類科學」的門類。還有一些漢學家,認為風水是一種審美或哲學思想,雖然算不上科學,但也并非迷信。
?
● 在科學史方面未必靠譜的李約瑟,是將風水視為美學的代表人物,他認為「風水與占卜不同」,「我初從中國回到歐洲,我最強烈的印象之一是與天氣失去密切接觸的感覺。……在許多方面,風水對中國人民是有益的……它總是包含著一種美學成分,遍布中國農田、民居、鄉村之美,不可勝收,都可以由此得到說明。」
在今天的西方,風水通常被納入「人居環境學」。英文世界中的「fengshui」一詞,包涵了西方人對風水全部的正面理解,意為用智慧來協調人與周遭環境的關系,使之有益于健康,最好還能帶來好運和財富。
不過,西方人推崇的「風水」,往往是對中國風水的誤讀。
在多數西方人理解里,風水是風和水。其含義是「通過種植樹木和竹林以防風」,「強調流水鄰近房屋的價值」等,「由此可見,的確富含科學人居理念」云云。
然而,山形走勢才是中國風水學的精髓。
相比看得見的有形水脈,中國風水更講究對「地氣」的探尋,看不見的「氣」才是「形」的內在構成,所以山巒形勢的玄學解讀才是風水的真正重心。
?
● 風水「欒頭派」對祖墳選址的理想格局,朝山、案山等山巒形勢非常核心,講究前案后靠
其次,風水分為陰宅和陽宅。相比「相宅」,風水關于「相墓」的理論要多得多。在可以土葬的時期,擇陰宅才是風水的主要實踐方式,只是到土葬不被許可,才只能施用于活人,成了「人居環境學」。
其實,古代風水信仰的核心思想是「利后」而非「利今」。
一命二運三風水的俗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傳統社會中難以改變命運的人們,愿意相信命數已定。不過命數以外,通過調風水遷祖墳,也許可以獲得成功的捷徑。
風水現代化進程
不過,風水學說本來就不奉行一成不變的本本主義。
進入工業時代以后,風水很快就與時俱進,吸納了新的思想。比如原本修建公路鐵路是破壞地脈,但理論升級后,路本身就是活龍,可以帶來活財。
?
● 為避免破壞地氣,連接正定-太原的正太線并未連通到當時北方三雄鎮的正定縣,而在石家莊與京漢線接軌,由鐵路匯集起的工商業確實也使得石家莊成功取代正定成為地區中心。圖中法文為「從石家莊到太原府」
受西方學界影響,1980-90年代,中國文化地理學界和建筑景觀規劃學界開始逐步進行風水的學術討論。
風水在唐宋后期分化為「形勢派」和「理氣派」。相比更為靈動講究氣和靈的理氣派,形勢派注重山水形態的曲展高低,操作上也更加簡明。
因而,地理學界部分學者開始接受形勢派的部分觀點,并聲稱堪輿學在建筑和城鎮選址方面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2006年前后,隨著傳統文化熱的興起,一系列韓國「申遺」的真真假假的報道引發了國內的焦慮。
其中一則謠言稱,「韓國準備將『風水』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一時間,主流輿論都開始探討風水的定位:是否可以厘清風水中科學、神秘和迷信的成分?
?
● 2006年,《中國國家地理》出了風水為題的專輯,該雜志社時任執行總編是中國科學院地理所的副研究員
一時間,風水課程走進大學校園的新聞也層出不窮。不少人希望在老祖宗的學問里,找到現代西方所沒有的智慧。
不過,這些課程往往并未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科研論文中的風水文化,也往往只是和山水城市、生態住宅等現代概念混為一談。不少課程事后都被叫停。
然而,社會上對風水術的需求卻愈演愈烈。
浙江的高隆村原本籍籍無名,自從開始宣揚九宮八卦形布局并改名諸葛村以后名聲大噪,旅游發展十分興旺。
?
● 按照官方說法,諸葛亮原籍山東瑯琊,但他的后人在元代遷到浙江高隆,秉承祖先諸葛亮的教導營建此村
風水學說也不斷推陳出新,以便指導現代化的生活:
辦公室的座椅背后一定要有依靠,這樣事業才會順利,「有靠山」;
家中大門要朝向西方,這樣才能發文財;
廚房不能養植物,因為電器屬金,會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