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代醫家對痛風的治療多強調祛除濕熱毒邪,認為患者感受濕熱毒邪,蘊于體內,留滯四肢關節、筋脈肌肉,治則常為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之類,雖臨床常??梢匀⌒?,但是長期治療往往有損正氣,效果甚微。
我們認為,在痛風發作期須在清化濕熱的同時,配以益氣健脾之法以標本兼顧;而在緩解期與間歇期應著重益氣健脾為主,清熱化濕為輔,強調審證求因,辨證論治,治病求本,可使得脾胃健運而濕熱自除。
患某,男,51歲,2016年7月初診?;颊呤染魄蚁彩撤矢屎裎?,痛風病史14年,平素口服別嘌醇等藥物降酸。3日前酒后凌晨出現左腳第一跖趾關節皮膚紅腫熱痛,左踝關節僵硬不能行走,雙側耳緣捫及痛風結節,頭身發熱,口干口苦,納呆,脘腹脹滿,心煩,寐差,小便短赤,大便臭穢。
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實驗室檢查血尿酸724 umol/L,血沉73 mm/h。中醫診斷為痹證,證屬脾失健運,濕熱痹阻。治以健脾益氣,清熱化濕。擬方如下:蒼術15g,白術15g,薏苡仁30g,黃柏15g,川牛膝10g,白豆蔻15g,金錢草15g,山慈菇15g,車前草15g,徐長卿15g,細辛3g,土茯苓15g,重樓10g,萆薢15g,蒲公英10g,清風藤15g。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共10劑。
10日后二診,患者訴服上方第3劑時關節紅腫熱痛消退,壓痛減輕,足趾活動功能正常,身熱已除,仍感脘腹脹悶,納呆,大便稀溏,舌質淡紅,苔薄黃,脈濡。復查血尿酸464 umol/L,血沉46 mm/h。繼服上方加減:白術15g,蒼術15g,薏苡仁30g,黃柏10g,川牛膝10g,黃芪15g,黨參15g,陳皮15g,白豆蔻15g,金錢草15g,車前草15g,土茯苓15g,萆薢15g,山藥20g,砂仁15g。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共10劑。
10日后三診,患者關節紅腫熱痛消失,左踝關節活動如常,但仍隱隱作痛,復查血尿酸325 umol/L,血沉16 mm/h。囑其平時多啜薏苡仁粥或山藥粥等品,注意生活調適,半年后隨訪未見復發。
按:痛風者長期嗜食膏粱厚味及酒醴均有礙脾胃運化,必致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水濕運化障礙,日久化熱,濕熱下注。濕性黏滯且趨下,留注四肢關節,故可見關節劇烈疼痛,皮膚紅腫熱痛。此期法當健脾益氣,清熱化濕,故上方重用黃柏、蒼術、車前草,加用細辛通絡止痛。
二診時患者病情已經緩解,但脘腹脹悶、納呆、便溏等脾虛癥狀仍在,此期應以補脾益氣為主,兼以利濕化濁,故在原方基礎上去徐長卿、重樓、蒲公英、山慈菇、清風藤等清熱解毒之品,黃柏、蒼術及車前草減量,重用白術、白豆蔻以健脾行氣,芳香燥濕,并加用黃芪、黨參、陳皮、茯苓、山藥補氣健脾利濕。
三診時患者血尿酸值、血沉已到正常范圍,但患者痛風病史長達14年,左足仍隱隱作痛,病情進入間歇期。中醫認為此期仍須固護正氣,調理脾胃,強調治未病,指導患者平素多食用薏苡仁或山藥之類健脾之品,注意生活調理,預防痛風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