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
文章目錄
1、痛風和類風濕的區別
1.1、從患者性別及年齡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于40歲左右,而且體型一般的女性,而痛風性關節炎也多發于50歲上下肥胖的男性。
1.2、從病因上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都是因自身免疫產生紊亂引起的,然而痛風性關節炎主要是由于體內嘌呤代謝紊亂,高尿酸血癥引起的。
1.3、從關節外病變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是伴有風濕性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等,但是腎臟是很少受損的,而痛風性關節炎也會有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且伴有尿酸性腎病及腎結石。
2、類風濕的早期癥狀
2.1、其突出的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最常見。
2.2、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2.3、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關節炎的表現外,還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疲乏無力、體重減輕、胸膜炎、周圍神經病變、眼病變、動脈炎等。
3、引發風濕病出現的病因
3.1、病毒因素:病毒在我們生活的環境當中是經常會出現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風濕是非常多見的,是常見的風濕的病因。相關研究表明,類風濕因子高是由于eb病毒感染所致。在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現持續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體。
3.2、遺傳因素:有些風濕患者是具有家族史的,這足以說明遺傳是重要的風濕的病因。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某些家族中發病率較高,在人群調查中,具有該點的易感基因,因此遺傳可能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1、精神護理
有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由于疾病影響學習、工作、社會活動或家庭生活,從而帶來種種問題,需要家人給予同情、理解和幫助。
2、生活護理
家庭環境保持清潔、安靜,患者使用的物品要方便易取,桌椅、床鋪、馬桶或浴池等設施要適合患者的需要。可口的食物,豐富的營養,有規律的室內、外活動以及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都會使患者減少病痛。
3、督促患者服藥和鍛煉
督促按時服藥,指導協助其進行關節功能鍛煉,鼓勵患者必須堅持生活自理,切不可由家屬代辦日常活動,如不讓患者自己穿衣、步行等。患者和家屬要了解長期臥床不起,四肢關節不活動,不僅不能治好類風濕關節炎,而且會使有可能完全恢復的關節變成永久殘廢。
1、蛇類,蟲類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食品,既可做菜,也可泡酒后飲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癥狀,還可起到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的作用。
2、多種青菜,水果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的需求,同時具有改善新陳代謝的功能,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從而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癥狀。
3、香菇,黑木耳等食品,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癥狀。
4、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的肝臟,骨湯;綠葉菜如菠菜,番茄,馬蘭頭,薺菜,油菜,莧菜等;水果如紅棗,桃,李,杏,橘子等,可以起到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貧血的作用。
5、食用豬,牛,羊肉及骨湯等可起到祛除寒濕的作用;蛇肉,狗肉,鱔魚,雞血藤,附子,桂枝,細辛,黃芪,丹參,黃精,川芎等食物及藥食具有補氣血,益肝腎,祛風濕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