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Collie
4歲以一曲《克列門蒂小奏鳴曲》火遍全網;
5歲登陸美國NBC《小小達人秀》舞臺;
如今6歲的她已火遍全澳洲,成為“神童”的代名詞;
采訪時活潑可愛、天馬行空,彈琴時又無比專注。
她,就是“鋼琴神童”陳安可。
01
在這段不過幾分鐘的視頻里,陳安可正襟危坐舉手投足間盡顯鋼琴大師風范。
尤其是那翻頁的動作更是萌翻了眾人,很難相信這一連串流暢自然的動作居然是出自一個幾歲孩子之手。
鋼琴神童常有,可是小小年紀就紅遍半邊天的神童卻不常見,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一個年僅6歲的孩子爆發出如此強大的天賦力?
有人說,她肯定出自鋼琴世家;
有人說,她父母肯定非常有錢;
還有人說,她肯定有超人的自制力;
……
實際上,陳安可并非出自鋼琴世家,就連父母也沒有音樂專業的造詣,家境更是普通。
據說小安可第一次與鋼琴邂逅的時候,父母就感受到了女兒對鋼琴的興趣。
雖然兩人并不懂音樂,但是依然著力培養孩子——帶孩子上課、聽音樂會、大師課、音樂素養學習,讓孩子在專業的氛圍里不斷成長。
正是這樣的發現、堅持、陪伴才讓陳安可輕松化身鋼琴小精靈,用“黑白音符”展現純真自我,成就鋼琴神童。
古人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卻忘了父母亦是孩子最大的伯樂。
02
每個孩子都是千里馬,但并不是每個孩子最終都能日行千里,因為不是每個父母都是伯樂。
外甥從小就對寫作感興趣,每次作文都是第一名,語文老師為此十分自豪,常跟姐姐說孩子以后是當作家的料。
姐姐雖然表面上應承了老師的贊賞,私底下卻對孩子說,“靠碼字能掙多少錢?別做夢了!還是報個輔導班好好補補你的數學吧!”
最近姐姐看到一些作家一年版稅八位數又開始嘮叨,“人家靠寫作就能年入百萬,你呢?二十多歲了就知道整天打游戲!”
明明是自己扼殺了孩子的“天賦”,卻口口聲聲孩子不爭氣,這樣的神邏輯比比皆是。
“媽媽,我畫畫比賽得了一等獎!”
“上次英語考試的賬咱倆還沒算!”
“你看人家,一幅畫就賣幾十萬幾百萬!”
“爸爸,今天老師還夸我天生好嗓子!”
“你就踏踏實實學習,盡想那些沒用的!”
“你看人家才12歲就被稱為‘小帕瓦羅蒂’!”
……
還有一類父母總喜歡說,“我孩子一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的”,“我孩子沒有學過畫畫居然會畫家里的花瓶”....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他們對待孩子“天賦”的態度像極了聽著濃烈的雞湯熱淚盈眶,然后該干嘛干嘛去的自己。
伯樂尚且如此馬虎,何來千里馬?
03
1979年,一個小男孩出生在臺北市一個普通的家庭。
他很小就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不只愛看孫越、陶大偉的表演,也常戴著墨鏡模仿高凌風唱歌,坐在電視機前也會跟著廣告唱唱跳跳。
所有這一切,母親都看在眼里。
為了培養兒子的音樂素質,她主張拿出家里全部積蓄買一架好鋼琴,請最好的鋼琴老師輔導,當然要求也極為嚴格。
于是,童年的他被剝奪了玩的權利,所有的日子都是在鋼琴邊度過的。
可每次練琴的時候,一聽到窗外同伴的嬉鬧聲,他就總是彈得心不在焉。
為了讓兒子的天賦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母親就拿著一根棍子,站在他后面,一直盯著他練完琴。
他有音樂天賦,但功課卻很糟。
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好工作的他不得不放下音樂當了服務生。
1997年,他參加了《超猛新人王》,雖然表現不佳,可是母親并不死心,她堅信兒子是難得的音樂奇才,最后少言寡語的她居然鼓起勇氣找到了主持人吳宗憲。
1999年,在吳宗憲的要求下,他拼了命寫了50首歌,組成了一張專輯;
2000年,因為這張專輯,他一舉奪得兩屆臺灣流行音樂金曲獎的最佳流行演唱專輯、最佳制作人、作曲人等大獎。
從此,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音樂人騰空出世。
他就是周杰倫。
即便是紅遍半邊天,母親在周杰倫心中的地位依舊無人可及。
正是因為母親的細心發掘、長久的堅持和內心的篤定,他才能在音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母親。
04
曾經有一則廣告是這樣的:
一位母親發現三歲的胖胖的女兒正在電視機前欣賞國際芭蕾舞比賽,與普通小朋友不同的是,小女孩照著電視里的動作笨拙地跳了起來,惹人憐愛。
于是母親把她帶到芭蕾舞教室,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舞蹈生涯,舞蹈改變了女孩的氣質和身材亦開啟了小女孩不平凡的一生。
若不是母親細心發掘和正確引導,女兒可能這輩子都是個默默無聞的小胖妹,怎敢想自己還有機會與電視機前的偶像同臺?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棵花的種子。
有的盛開在絢麗的春天,有的綻放在寒冷的冬天;
有些花從一開始就很絢爛,有些花可能要經過漫長的等待;
如果花兒一直沒有開放,也許它會長成參天大樹。
而這些都需要你的發現、堅持和積極引導,如此TA的生命才能綻放出萬丈光華。
你的孩子是天才,你知道嗎?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