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對事物的感受與事物對一個人的價值是因人而異的。
有的人喜歡追求物質的奢華,有的人喜歡追求精神的瀟灑,有的人喜歡熱鬧的街角,而有的人喜歡寧靜的田野,有的人喜歡滿身珠光寶氣,而有的人喜歡身輕如云,有人安于某種現狀的生活,而有的人喜歡尋求競相追逐的生活。
其實,追求本身沒有錯,每個人的心境不一樣,所要求的生活目標也就不一樣。一個人在追求物質的享受還是安逸現狀的生活,都不應該被愁苦羈絆你的人生。如果你追求的東西給你帶來無盡的痛苦,那你所追求的東西對于你來說就是沒有價值的東西,因為它在擾亂著你的心緒,甚至帶你心靈走進萬劫不復的深淵。
你可以滿身珠光寶氣,胭脂凝香,可你不應該被這些東西所負累。你可以一無所有,或者安逸現狀,但你不應該被窘迫的現狀所羈絆。你也許家財萬貫,可以獲得揮金如土的快感。你也許貧寒交迫,但你一樣可以感受陽光明媚的富足。
精神與物質二者都不可缺,甚至精神上的富足比物質上的富有更能鼓舞一個人。一個人不會因為物質的欠缺而放棄前進的步伐,卻可能因為精神的荒蕪而頹廢人生。
之于精神富足,不是用物質消耗來彌補或者揮霍物質去尋求快感。那樣所得的精神體驗,短暫而不富有魅力。真正精神富足是建立在無欲的基礎上,不關乎物質,不關乎金錢、名利、地位。任何人都可以獲得的各種精神強大感官,是支撐一個人堅強走向人生不同旅程的甘露。
一件所謂的“寶物”,不一定是價格高大就意味著其價值連城。一件“寶物”的價值我認為主要看這件物品對于該物品主人的重要性及意義如何。這件“寶物”也許是金條,也許是一件古董,也許是一枚印章、一顆紐扣、一封書信、一張照片、一棵樹、一棵草,甚至是一粒沙子。一件物品對于你來說,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或是年代久遠的信物,或是家族精神的傳承,或是其代表著某一件事情的意義等等。對于別人來說,不具有這些意義,這件物品對于別人也就沒有如你一樣的價值。所以一件物品是不是“寶物”,有時不僅僅是看其價格的高低,很多時候更在乎這件“寶物”給這個人的精神上帶來的富足。
精神富足不同等于物質富有,精神的空虛遠比物質空缺更能摧毀一個人。物質的富有也不一定能彌補精神的空缺。精神富足不是你每天撒了一身的鮮花與美酒、燈紅酒綠中美女成群,隨意出行時下屬的前撲后擁,熱鬧非凡中備受矚目。精神的富足更體現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體現在一個人無助的時候,更體現在一個人失敗的時候,更體現一個人。
當你孤獨一人時,你是否擁有“松間草閣倚巖開,巖下幽花嬈露臺”的閑情;
當你茫然無助時,你是否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勇氣;
當你面對苦難時,你是否具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志氣;
當你面對死亡時,你是否具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節。
當你一個人獨處時是否能夠“照照鏡子、正正衣冠”,是否能夠“品讀詩書、氣定神閑”,是否能夠“靜坐常思、參悟人生”。
珠光寶氣、山珍海味固然秀色可餐,可滿身素衣、山茅野菜也可換來一身輕松。
在這里不是說我們不應該追求物質享受,而是我們要明白,在追求物質享受的過程中,別忘了給自己的心靈澆澆水、施施肥。做精神家園的富足者,應該為自己的精神家園播種一片綠洲,而不做精神家園的拾荒者。
作者:像蝴蝶一樣詩意生活,喜歡的朋友點贊搜索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