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家教論說”之三十五:《中國古代的家訓》

《中國古代的家訓》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趙忠心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古代文化典籍中,“家訓”一類的著作、文章引入注目。它是我們祖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這個東方文明古國耀眼奪目的文化遺產。

何謂“家訓”?

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家族社會,家庭是社會生活中最穩固的社會細胞。家庭不僅是一個基本的生活單位、生產單位,也是文化的載體,是教育單位。家庭是人們出生的場所,也是受教育的場所。

中華民族素有重視子孫后代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在長期的家庭教育實踐中,人們不斷總結、積累教育家人的經驗。為了把那些經過實踐證實的家庭教育經驗傳給后人,一些士大夫和文人學者,便把前人和自己教育子孫后代的指導思想、教育內容和方法,以及父祖輩人對子孫后代的要求、期望,用文字記載下來。有的是采用“口授耳聽”的方式傳給后代,有的是雕刻在祖墳的墓碑上,要子孫后代銘記、遵照執行;也有的是公開出版,公布于世,以供自己家族的后人和世人繼承效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家訓”。

“家訓”,簡而言之,就是父祖輩人對家人和子孫后代的訓示、教誨。

“家訓”是個統稱,不同的人撰寫的家訓有不同的名稱。有的叫“家訓”,也有的叫“家誡”或“家戒”,還有的叫“家規”、“家教”、“家范”、“宗范”,等等。

過去,中國家庭教育的對象與今天不同。今天,我們提到家庭教育,其教育對象是指家庭里未成年的子女。這是“狹義”的家庭教育。

封建社會家庭教育的對象相當廣泛,是指除家長以外的所有家庭成員,是教育全體家人。是“廣義”的家庭教育。也正是因此,古代的“家訓”,也往往叫“訓家”、“教家”、“治家”、“齊家”等。

古代那些“口授耳聽”和雕刻在祖墳墓碑上的“家訓”,只是用來訓示、教誨自家后人的,流傳雖遠。但傳播不廣,傳播范圍僅僅是限于某一個家族的世世代代。

而那些公開出版的“家訓”,則流傳甚為遠且廣,在社會上影響相當深遠。由于家庭是一代一代地不間斷地延續下來的社會組織形式,此一代人的家庭與下一代人的家庭首尾相連;而中國古人又特別尊重先人之教誨,所以,祖輩的訓示都能一代一代地往下傳,作為教育后人的依據。

從內容上看,那些在社會上公開印刷出版的“家訓”,絕大多數都是側重于封建倫理道德的訓示,正好符合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歷代都受到封建統治者的推崇,流傳相當廣泛,成為中國古人進行家庭教育的“范本”。不僅在歷代封建王朝都有巨大影響,而且至今仍有影響。

古代“家訓”的類別

中國古代“家訓”一類的著作,據文字記載,最早出現于三國時期?!度龂荆海瓊鳌纷⒅姓f:“三國魏杜恕著家誡。”但此“家誡”已佚失。

現存最早的“家訓”,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如古代所說:“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自《顏氏家訓》出現以后,歷朝歷代都有家訓問世。據《中國叢書綜錄》所列的書目記載,上起魏晉南北朝,下至民國初年,中國“家訓”一類的著作總共公開出版了一百一十七種之多。

其分布情況如下:南北朝時期1部,唐朝2部,宋朝16部,元朝5部,明朝28部,清朝61部,民國初年4部。

在古代社會,有這么多的家庭教育專著,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比擬的。它充分反映我們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實踐的豐富和對家庭教育理論研究重視的程度;同時,也說明從封建社會中期開始,我國的家庭教育科學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已經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中國古代的“家訓”,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家庭教育理論研究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歷史資料。

中國的“家訓”,從內容上來說,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家庭教育的通俗讀本。其內容主要是對家人有什么樣的要求和進行什么樣的教育。此類是“家訓”中絕大多數。其特點是語言通俗,淺顯易懂,易記易背,常常引用名言、警句。

代表作有:唐朝無名氏的《太公家教》,宋朝陸九韶的《居家正本》、袁采的《袁氏世范》、包拯的《包拯家訓》、司馬光的《訓儉示康》、陸游的《放翁家訓》,明朝姚儒的《教家要略》、莊元臣的《治家條約》、吳麟征的《家誡要言》,清朝孫奇逢的《教子家訓》、朱柏廬的《治家格言》、李元春的《教家訓言》、李毓秀的《弟子規》,民國初年屈鳳竹的《治家要義》、鄔慶時的《齊家淺說》,以及專門為教育家庭里的女子所做的家庭教育讀本,如《女戒》、《女兒經》、《女小兒語》等等。

另一類,則是理論性家庭教育著作,探索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某些規律。這類著作不單單是敘述家庭教育的內容,傳播教育子女的經驗,而是對于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論,如家庭教育的意義和特殊作用,家庭教育的原則、方法、內容,以及家長的修養等問題,做了較為系統的論述,對于家庭教育實踐具有更為深刻的指導意義。

其代表作:

一是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此書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甚至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具有獨立體系的家庭教育論著。其作者顏之推是研究家庭教育理論的先驅者,開創了家庭教育理論研究之先河。

二是宋朝司馬光的《溫公家范》。此書幾乎與《顏氏家訓》齊名,被后人稱之為“顏氏家訓之亞”。

三是宋朝袁采的《袁氏世范》。

除此以外,中國歷朝歷代的古人還撰寫了大量的教子書信和詩文,以訓示子弟,這也可以作為廣義的“家訓”看待。

教子“家書”、“詩詞”、“文章”

古代人做官,一般是不攜帶家眷的,家眷仍舊留在老家。雖然在外做官,遠離家鄉,但一般都不會放棄教育家人、子女的責任?!梆B不教父之過”,這種責任意識深入人心。盡管公務繁忙,也不忘自己的責任,常常是通過書寫家書的方式對遠在家鄉的家人和子女進行教育。

撰寫教子家書的,最有名的是鄭板橋和曾國藩。

清朝著名詩人、書畫家鄭板橋在外做官時,就給家人寫了許多教育家人、子弟的家書,在《鄭板橋集》中就收集了十六封。

清末湘軍首領曾國藩常年在外做官,他也曾給家人寫過許多家書,在歷史上是保存家書最多的一個。他的家書共分十大類:有治家、修身、勸學、理財、濟急、交友、用人、行軍、旅行、雜務等,共保存下來三百三十多封。

利用詩詞教育子弟歷來是中國古代詩人傳統,如陶淵明、杜甫、李白、韓愈、白居易、杜枚、王安石、蘇軾、文天祥、于謙、湯顯祖、楊廷麟、蒲松齡、鄭板橋、魏源、龔自珍等,都專門做過教子詩詞。

其中,最突出、最有名的是宋朝大詩人陸游。他一生中寫了上萬首詩詞,在現存的九千三百首詩中,專門教導子孫的就達二百多首。在詩詞發展的長河中,陸游可謂以詩詞教子的“大家”。

古人的教子文章更是豐富多采,文章體裁多種多樣,有隨筆、小品文、散文、論文等。在早期,教子文章沒有獨立成篇,主要是一些著作中的段落,如管子、孟子、韓非、韓嬰等人的著作。獨立成篇的教子文章,比較有影響的是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王安石的《傷仲永》張從正的《過愛小兒反害小兒說》等。

1997年,我在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六冊《中國家庭教育叢書》。包括:《中國家訓名篇》、《古今家教文萃》、《古今名人教子家書》、《古今名人教子詩詞》、《古今父范》、《古今母儀》。2003年,我又在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家庭教育思想史著作《中國家庭教育五千年》。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古代的家訓、教子文章、家書、詩詞以及父教、母教的經驗。

古代“家訓”中成功的家庭教育經驗

古代“家訓”是中國歷代家庭教育的經驗總結,形成了優良的家庭教育傳統。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重視家庭教育。

《三字經》中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自古以來,人們都把教育子女視為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甚至把教育子女視為人生最為重要的事。如宋朝嘉頤這樣說:“人生之樂,無如讀書,人生至要,無如教子?!?/span>

中國古人把家庭教育視為維護家族的名聲,決定家族興衰的頭等大事,對子孫后代要求特別嚴格。如宋朝的包拯,親自撰寫最短且最為嚴格的家訓(37個字):“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第二,注重早期教育。

顏之推說:“……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边@是說,應當在孩子能感知喜怒哀樂,能與別人交流溝通感情時,就要開始教育,告之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進行最初步的行為規范訓練。

為什么要及早實施教育?古代有“勝在初時”哲學思想,早期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始,凡事開頭很重要,良好的開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古代俗語說:“教婦初來,教子嬰孩”。即要想管兒媳婦,進門時就得立規矩,對兩三歲的孩子進行早教。

第三,以身作則,利用家長的人格教育孩子。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無從。”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實施的一種教育,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子女是無聲的教育。

顏之推說:“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鄙闲邢滦瞧毡榈纳鐣F象。希望子女成為什么樣的人,家長必須首先成為什么樣的人。以身作則實際上是利用家長的人格教育子女。竇燕山就是以自己的人格成功教育子女的典范。

第四,對子女要求一致。

《韓非子》一書中有一句話:“一家二貴,事乃無功,夫妻持政,子無適從”。指家里面有兩個人想當家,啥事兒也做不成。兩人沒商量好都對孩子提出各自的要求,一人一套,孩子無所適從。

第五,對子女要一視同仁,不要偏疼偏愛。

在多子女家庭里,父母對子女不能一視同仁,這是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問題。顏之推指出:“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span>

偏寵偏愛子女危害很大,應當對所有子女應該一視同仁。顏之推告誡父母說:“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彼钦f,對于有德行、才智的子女,父母自然應當贊賞、愛戴,對于德行、才智不太好的子女,父母同樣應當加以同情、憐惜。有的家長偏愛某個子女,其用心是為了孩子好,但結果是害了他。

第六,對子女不要溺愛。

在家庭里由父母親自教育自己的子女,最容易出現的、也是最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嬌慣溺愛。顏之推指出:“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反獎,應呵(訶)反笑,至有識知,謂當法爾?!?/span>

顏之推發現人世間有許多父母對子女只知道“愛”,而不知道“教”,任其為所欲為。甚至有的是該批評的,反而給予獎賞;有的本應斥責的,卻表示贊賞。這樣是非顛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誤以非為是,以惡為善,把錯誤的事當成是合理合法的,很難糾正過來。

第七,建立良好的父母子女關系。

中國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家長和子女的良好關系是成功教育子女的前提。家長和子女之間的良好關系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顏之推說:“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笔钦f父母對子女態度嚴明且慈愛,子女才會言行謹慎,聽從父母的教悔。

顏之推主張的“威嚴而有慈”,實際上就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意思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有威嚴,但平時對子女要慈祥,做到“剛柔并濟”。

第八,注重環境影響。

何謂“環境”?即主體所面臨的一切就叫環境。按照生物生態學的理論,兒童的發展要受到跟他相連的環境的直接或者間接影響。

墨子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边@是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顏之推說:“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彼鲝垙暮⒆有r候就要注意給子女創造良好的環境:“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span>

環境可以分成“大環境”和“小環境”,也可稱之為“外環境”和“內環境”,環境影響有直接的有間接的。家長不僅要給子女創造良好的家庭內部環境,也要注意改善家庭的外部環境,就像“孟母三遷”那樣。

責任編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家教
品味《顏氏家訓》的人生智慧
《顏氏家訓》:古今家訓第一書(全文)
【家庭教育】家教和門風,浸潤孩子的一生!
古代家庭教育優良傳統和方法探析
像梁啟超那樣做父親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武市| 凤山市| 遂川县| 天门市| 德惠市| 水富县| 建瓯市| 会东县| 翁源县| 肃南| 鹤峰县| 攀枝花市| 桃园县| 新巴尔虎左旗| 元谋县| 宁远县| 苗栗市| 洛浦县| 双辽市| 吉水县| 金溪县| 化州市| 墨玉县| 江达县| 新竹市| 临沧市| 永城市| 准格尔旗| 内黄县| 云阳县| 灵武市| 犍为县| 皋兰县| 泾川县| 邯郸市| 新营市| 辽源市| 临猗县| 安达市| 呼伦贝尔市|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