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的上海,氣溫連續降低,隨著人們生活和飲食的改變,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明顯,腦卒中的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和高復發率必須引起我們足夠重視。近日驚聞噩耗,詩人余光中先生疑似中風后并發肺部感染在臺灣過世。小編沉浸于悲痛之中的同時,也不忘告誡各位:卒中猛于虎啊!
什么是腦卒中?
腦卒中,也叫急性腦血管病,被稱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包括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腔隙性腦梗死、腦栓塞)和出血性卒中(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寒冬來臨,更易引發中老年人腦卒中。
最新資料顯示,我國腦卒中年齡標化的患病率1114.8/10萬人,發病率246.8/10萬人,死亡率114.8/10萬人,因此,腦血管病的積極防治作用巨大。上海地處華東,也有著城市相對比較好的醫療條件,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略低于全國水平,但是,上海人口老齡化同時帶來了50-60歲和80歲以上兩個腦卒中發病高峰。對于腦卒中預防和救治要點,我院神經內科卒中篩查門診和中風專病門診的專病醫師歸納為兩句話:
積極管理危險因素,減少卒中發病和復發
高血壓是腦卒中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根據上海市腦卒中預防與救治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統計的資料顯示,2016-2017年期間全市2萬多例腦卒中患者中,發病前已有高血壓的病人占了65%左右。人群中建議定期測量血壓,盡早識別高血壓患者;一旦明確診斷,積極干預,避免間斷和不規律的治療所造成血壓較大幅度的波動,更加重了動脈硬化和對心腦等器官的損害。進入秋冬季后,隨著氣溫下降,不少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會有所上升,必須格外注意監測日常血壓,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降壓藥,堅持正規治療,血壓長期穩定達標,就能有效減少腦卒中發病。
對于糖尿病與高脂血癥患者來說,臨近年尾,節日眾多,親朋好友聚餐可能相對頻繁,再加上冬令進補的習慣,容易使血糖、血脂升高,從而增加腦卒中發生的危險。管住嘴,邁開腿,早已是公認的健康生活方式,而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樣能有效地減少腦卒中發病。
心源性卒中(心臟原因造成的腦卒中)占缺血性腦卒中的比例為21.5%,而高達 75.1% 的心源性卒中是心房顫動(簡稱“房顫”)導致的。相比其它原因引起的腦卒中,房顫導致的腦卒中癥狀更嚴重,常為致死性卒中,死亡率2倍于非房顫相關的卒中。明確房顫診斷后,神經內科和心內科醫生最重要的建議將是預防腦卒中的發生。經過專業醫生篩選后,華法林、達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等口服抗凝藥物往往是用于房顫患者預防腦卒中的首選藥物。同時,房顫患者須配合醫生做好定期規范的監測,確保抗凝管理的安全和有效。
已發生過腦卒中的患者,要堅持按醫囑服藥,因為腦卒中的復發率可達25%,臨床癥狀消失并不意味著病理基礎如高血壓,糖尿病或動脈硬化等已治愈,所以,即使恢復后也必須加強自我保健,繼續管理危險因素,并定期復查,警惕和防止復發。
2
時間=大腦,如有疑似腦卒中癥狀,盡早送院就診
常有患者或家屬詢問:“腦血管病來得那么突然,我們怎么知道?是不是有什么先兆?”其實,腦卒中沒有什么所謂的先兆,發病表現出癥狀后,盡早識別,盡快就診,就能給到患者更好的預后。
最經典的癥狀表現為:突發的面癱、突發的言語困難、突發的一側肢體無力。
突然發生劇烈頭痛,這是最需要重視的癥狀之一,尤其是以往沒有偏頭痛病史者,以及在情緒激動后出現頭痛者。它在腦出血患者中發生的概率最大。
突然發生意識不清,或者突然出現昏迷,無法被喚醒。此時家人不要移動患者的身體,讓其保持平臥姿勢。
突然發生單眼或雙眼看不清東西。
有時,發作僅持續幾分鐘便消失,極易被患者或家屬所忽略,但很多患者在癥狀消失后會在短時間內復發加重。一旦出現上述這些癥狀,必須盡早送到醫院治療,不能延誤。發生腦卒中后的數小時內是患者治療的“黃金時間”。尤其對于腦梗死患者來說,發病4.5小時內可采取靜脈溶栓治療,發病6小時內的大血管病變可采取介入取栓治療,這樣會有顯著改善預后的希望。上海市腦卒中預防與救治中心推薦:一旦識別卒中,盡早呼叫120。2016-2017年的資料顯示,通過120急救轉運的腦卒中患者能夠更快地到達醫院,爭取更多的救治時間。
我市衛生計生委持續傾力打造“上海市腦卒中預防與救治服務體系”,華山醫院在內的11家市級腦卒中臨床救治中心和25家區級腦卒中臨床救治中心,為腦卒中高危人群提供有效的預防管理,并為腦卒中患者提供高效的急性期救治服務。卒中猛于虎,防治卒中,你我同行!
作者介紹
方堃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醫學碩士,上海市醫學會腦卒中專業委員會預防與流行病學組委員。
醫學專長:缺血性腦卒中的靜脈溶栓治療、心源性腦卒中(房顫)的卒中預防管理、青年卒中的診療、社區人群腦卒中的預防等血管神經病學相關臨床醫療。
門診時間:星期五下午(神經內科中風專病門診)